文/ 杨清清
京东的成长,与时代共振。大时代催生了一批与其雄伟身姿相匹配的新型实体企业。
今年京东618启动发布会的签到台,布置得尤为别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黑色松下HD82立体声影碟机、蓝灰色MATERIN满天星TV-510迷你黑白小电视已经可谓是“古董”,而《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选》录影带、《导盲犬小Q》CD光盘、《战争与和平》DVD盘等各色磁带、软盘、光盘,更是让人瞬间重回本世纪初期电脑城“淘碟”的人声鼎沸。
蓝色背景墙上,“京东多媒体”几个字赫然而立,这里是当初京东柜台的样子。20年前,作为北京中关村大大小小卖场中的一员,京东多媒体柜台坚持明码标价、只卖正品,积累了客户和口碑。不过,在电商零售模式悄然萌芽、互联网正经历潮起潮落的彼时,偏安一隅、只做线下渠道的京东多媒体,难言时代的弄潮儿。
改变发生于2003年。由于非典这个偶然因素对线下业态的剧烈冲击,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开始琢磨线上零售,并在CDbest论坛上迈出了交易的第一步。正是在同一年,刘强东也开始着手搭建京东网站,写下一行行代码,这也成为如今京东的前身。
2004年1月1日,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网站上共计100余个单品。当时没有人能够料到,20年后的如今,京东平台上仅自营商品SKU便以千万计,全年收入更是突破万亿大关。
在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看来,千万自营SKU与仅33.2天的库存周转天数背后,智能供应链能力成为京东独一无二的护城河。
与万亿京东崛起相对应的,是中国互联网以及中国经济的腾飞。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其时中国上网计算机仅约3089万台,上网用户数约7950万人。20年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1.02万亿元,网民规模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
毫无疑问,京东的成长史,是中国经济过往20年的一组鲜明缩影。而在当下,以数实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作为兼具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京东20年来探索出了一条以供应链能力推动数实融合,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熟路径。
海阔潮平,风帆正悬。过往20年京东书写着自己的奇迹,堪称本土企业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样本。是谓时代京东。站在此刻展望下一个20年,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图卷正豁然展开。我们呼唤并期待更多的京东。
大时代里的企业侧影
2020年的7月15日,京东快递成都营门口营业部举行了一场退休仪式。退休仪式的主角,是京东“快递小哥”何光权。
对何光权来说,那天格外特别:既是自己60岁的生日,也是告别快递生涯、正式退休的日子。自2010年3月加入京东以来,何光权一直都在茶店子五里墩小区配送快递。他见证了京东快递成都区从仅有西门站、南门站等几大配送站点,到扩张为各营业部的过程。
“最初的时候,每天能送三四十单,最多的时候五十单,后来每天都能送七八十单,最多的时候送过九十多单。”对于十年的配送生涯,何光权坦言,最大的变化就是快递单数量多了,每天也更忙碌了,“尤其是遇到每年618等大促的时候,忙得不得了。”
诸如何光权这般,在京东干到退休的快递小哥还有很多,他们的履历,折射出京东物流的高速扩张路线。
自2007年确定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物流战略后,京东接连建立华南、西南、华中、东北等大区,与此前已有的华北、华东大区共同形成全国市场布局。至2022年底,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500个仓库、超过1.8万个配送站及网点,一线员工超过37万名。
除了身处“最后一公里”的快递小哥之外,在京东内部,还有许多行业变化的亲历者。2007年3月,现任京东工业行业采销部总经理的胡劲加入京东,负责采销工作。回忆起来,胡劲称刚加入京东的那段时间,是一段“艰苦而快乐的岁月”。
胡劲表示,当时采销本身在京东内部是模糊的概念,采销人员往往要承担着对接供应商、谈价格、下订单、收货等一系列工作。“那时候一年的销售额很小,仓库又远,供应商通常不送货到仓库,需要我们自己来协调。因为我们的量增长很快,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仓库搬一次家。尽管辛苦,但整个京东是一个很可爱的团队。”
也正是在这样充满拼劲的氛围下,京东持续扩张着自己的业务版图。同年6月,京东多媒体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这意味着,尽管当时京东的品类以3C为主,但京东已经将目光瞄准了全品类。此后的京东迅速完成了从家电到日用百货再到图书等全品类的布局。
具体成效用数据来表达更为直接:2007年1月,京东注册用户10万人,当月消费用户1万人,当年实际交易额为3.6亿元;2022年三季度,京东活跃用户数已经增至5.8亿人,2022年全年京东商品收入达到8650.62亿元。
京东的高速成长,与时代共振。过去30年,改革开放下的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造就了多个行业的黄金时代。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新技术、新模式进行商业变革也从未止歇——其中便包括以互联网技术来变革传统零售行业,亦即电商。
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爆发,只是电商行业转变的契机,那么真正让电商及京东腾飞的,是中国互联网红利。2002年上网人数7950万,到2022年网民规模达10.67亿,中国互联网使用人口十数倍增长的过程中,电商开始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腾飞也带来了消费红利。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从900美元增长至10000美元,直接拉动了用户的消费。此后,中国电商进入狂飙突进时代,京东亦在全速奔跑。
而这又是一个双向促进的过程。京东等企业的高速增长,也在事实上给消费和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过去三年,仅京东自营业务就向上游供应商采购了超过2万亿元的商品;京东国家馆总数近100家,进口品牌商品累计采购总额达5000亿元,超额完成在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上所设立的4000亿元目标。
供应链“护城河”
京东多年来为人称道的,首先是它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2012年加入京东、如今任职京东物流供应链规划部负责人的张莉,直言自己职业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年大促时在北辰世纪中心的工位等待物流生产破100万单的那个时刻。
彼时,京东的办公地点已经从位于北京海淀区苏州街的银丰大厦,搬至奥体附近的北辰世纪中心,京东的业务也开始从3C数码扩充到图书、日百、食品、家电、服饰的全品类。
“那天我们就一直在北辰的工位上,一直刷着物流生产的订单页面,想看看能不能突破100万单。”张莉回忆称,“但很遗憾的是,那天最终还是没过100万,差几千单左右。”当时的张莉怎么也不会想到,到了2016年618,京东商城的交易单量已经突破了1亿单。
订单量指数级增长的背后,考验的是京东的供应链能力。据京东方面披露的数据,经过20年来持续地锚定供应链基础设施用功发力,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京东物流运营仓库数量已经超1500个,仓储网络总面积超过3100万平方米,仓储网络已覆盖中国几乎所有的县(市、区)。
这意味着,如今在国内,无论是城市或是农村,也无论是陆运、空运或是水运,京东物流供应链基本实现全覆盖,让即使是生活在西藏、新疆等许多原本“不包邮”地区的农牧民,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当日达”、“次日达”服务。
“物流基础设施能够匹配和支撑电商的快速发展,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便捷的服务与流通更能拉动地区的消费活力,这是驱动我们构建物流能力的核心因素。”张莉分析称,相较于传统快递物流企业关注的包裹本身,京东物流从一开始关注的是对商品销售与库存的理解,这也就决定了京东物流的“快”不是依赖于利用飞机等昂贵运输工具而实现的搬运速度快,而是通过合理的仓网规划、库存部署,将商品提前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减少履约环节,缩减搬运距离和搬运次数。
供应链全流程的视角,决定了京东物流得以满足用户体验高标准的全环节优化。也正是在苦练“内功”的基础上,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京东能够迅速调整姿势、高速应战。
据京东方面披露,2022年3-5月累计向上海运送的米面粮油、药品、母婴用品等物资就超过15万吨,2022年上半年在支援上海、北京等地抗疫保供期间,京东累计投入及商家减免费用20亿元。而根据上海市邮政管理部门数据,2022年4月底,上海的妥投订单中,京东物流的占比一度超过90%。
“拉长历史来看,几年时间只是沧海一粟。”辛利军直言道,“京东一直围绕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着自己对用户的承诺,围绕确定性的供应链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是京东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最好支撑。”
向技术进发
强大而纷繁的供应链,用什么保障?
指数级的GMV后面,京东内部的技术力量,容易被外界忽视。但支撑京东漫长而复杂供应链的核心,正是背后的技术系统。
事实上,研发长期是京东内部投入最大的板块之一。2017年初,京东全面向技术转型,迄今京东体系已经投入了超10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
在京东技术演进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节点。2008年,早已不堪重负的京东系统首次进行架构调整,设计容量为10万单。2012年4月底,京东网站再度完成架构升级,从.net系统切换至Java,并提升至一天1000万单的容量。
“这次(2012年4月)结束之后,整个京东技术才真正迁移到互联网架构上来。互联网服务孵化了这套分布式的架构,之后我们才更多去做一些技术上的积累。”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回忆称,“在此之前,技术的存在只能说是在努力满足需求。”
正是在一次次技术迭代的过程中,京东推出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服务,包括能够让订单履约配送信息即时展现的订单跟踪系统,以及以大数据计算为基础的销售预测模型。
“京东如今为何能够做到211限时达,能够在千万级SKU下做到30天左右的库存周转天数,这些的背后都有技术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曹鹏指出,“商品背后的流转都是算法,都是从用户销量预测、用户购买到供应链采购补货、仓网规划、下发库房、高效拣货与调拨等技术能力的展现。”
这也是2017年京东全面向技术转型所提出三大技术方向的第一个,亦即支撑京东自身业务发展,并提升体验和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个技术方向,则是将技术能力对外延展,服务好更多供应链上下游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这一块基本以京东云作为最大的主体在推进,近两年都呈现高速增长。”曹鹏介绍称,京东云的技术能力脱胎于京东原生的技术体系,经过京东历年来大促的历练非常可靠,同时京东本身也是相对值得信任的品牌,种种因素下也造就了京东技术服务近两年的高增长。
第三个便是前瞻性的技术研究。曹鹏表示,京东目前的前瞻性技术研究主要围绕产业大模型等方向展开。“一旦技术缺位,会导致在新一轮技术浪潮下被抛下,所以前瞻性研究非常考验对技术路线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在持续探索尽可能将技术与生产力结合起来。”
也正是凭借从基础科研突破到应用创新,不断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服务各个环节,京东一方面进一步夯实和提升了自身的的供应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推进京东供应链在“千行百业”的落地实践,助力实体经济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的企业实践
时代里的京东,践行的每一步,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下企业的踏实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植于实体经济的现代化。20年前,京东多媒体脱胎于三尺实体柜台,开始探索新技术在零售行业的可能性。10年前,京东褪去“商城”二字,也意味着早在那时,这个年销售规模超600亿元的企业,不再限于仅仅只是一家零售企业的定位,而是在为后续的物流、科技、工业等全新方向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实体经济领域的长期耕耘,让京东不仅深度了解产业在数字化升级上的需求和痛点,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以供应链为核心,为伙伴提供实用性强、扎实落地、见效快的全链路、系统性产品、方案和服务。
实体产业的数字化升级,需要切入点,更需要展开面,打破单点数字化的孤岛,形成全链路、系统化的合力;京东自身就是一个全链路数字化的真实场景和成功案例,正凭借货网、仓网、云网的三网通,为企业扩点成面,全面推进数字进程。
而以数实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总体来看,我国的数实融合进程很快,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是举世瞩目的,这也成为我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未来20多年内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院长何德旭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也呼唤新的企业类型。
随着数实融合的进程持续深入,中国正涌现出一批兼具实体产业基础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通过在不同领域的努力实践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表率,发挥“以实助实”效能,助力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京东便是“以实助实”的典型之一。事实上,中国经济的转型力量在于创新,无论是在京东擅长的零售行业,或是在制造、能源、金融、医疗等传统行业中,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来重塑行业的可能性,已经成为渐行渐至的趋势。
例如,在零售领域,辛利军分析称,疫情三年催生了大量线下企业的线上数字化转型需求,线上线下高度融合。“传统零售企业只开店、等用户上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京东要做合作伙伴首选的服务商。”
依凭多年沉淀的零售能力,京东零售在助力零售行业数字化方面顺理成章,但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京东还有更多要做的事。
工业领域便是其中之一。目前,中国工业企业处在转型的关键节点,与此同时,高营业成本及低采购效率也成为中国工业企业绕不开的命题。
事实上,在工业制造业领域,随便一家大型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动辄就有数十万级SKU,需要对接的供应商多达几千家,而当时各种非标工业品参数、材质、规格、型号一片混乱,各种供应商利益纠缠不清。在履约方面,工业品对库存的精准把握需求也进一步加剧了交付与管理难度。
京东工业行业采销部总经理胡劲表示,目前在工业品领域,大多数MRO(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s,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平台仅仅只是将交易线上化,无法真正解决工业品的供应链数字化的问题。京东工业则依靠长期积累的供应链能力,不仅提供MRO交易平台,更能提供端到端的全链路数字化方案,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保持精益运营并可扩展。
而面向更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京东科技也正在持续推出解决方案。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解决方案中心负责人高礼强介绍称,无论是在金融、政府,或是京东所擅长的零售领域,再或航空、能源等垂直行业,京东均有推出相对应的行业解决方案。
核心逻辑是,京东将其从前端营销到后端服务的一整套供应链能力对外进行输出。例如,面对金融机构,京东科技能够输出自身运营经验增进企业营销能力,提高转化率与用户活跃度;在数字政府层面,京东基于内部的协同管理工具和能力服务政府侧,帮助政府机构形成线上交互与协同;面对航空公司,京东则能够借助C端用户运营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触达与了解自身的乘客与用户。
除了助力行业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之外,京东还在通过自身努力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构建扎实先进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曹鹏表示,就此,京东也在渐进式推进国产化“真替真用”,进而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新型实体企业是在新一轮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头部企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指出,包括京东在内的新型实体企业,无论从示范效应,抑或与其它企业在产业生态中的共生发展,推动我国多个产业成为全球领先优势产业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时代催生了一批与其雄伟身姿相匹配的新型实体企业。践行者不孤,砥砺永不息。
(实习生师洁对本文亦有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