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评剧《金娥》亮相“百戏入皖”活动 曾昭娟领衔演绎经典故事_快资讯

11月11日、12日,评剧《金娥》精彩亮相安徽百戏城,该剧由天津评剧院院长,二度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文华表演奖、二度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曾昭娟领衔主演。


(资料图片)

演员抒怀传心声观众赞戏表热忱

作为新时代评剧领军人物,曾昭娟对此次“百戏入皖”活动感慨颇深。“古有徽班进京开创京剧盛世,今有百戏入皖续写梨园新篇,这次活动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大情怀、大格局,必将让文化根脉在江淮一带生生不息、熠熠生辉。”她介绍,此次带来的清装戏《金娥》改编自花派经典《半把剪刀》,“黄梅戏也有这出戏,评剧与黄梅戏恰似双根花,希望通过这次演出让合肥观众了解评剧、喜欢评剧。”当得知现场有不少年轻观众时,曾昭娟倍感欣慰:“只有年轻观众喜欢了,这个事业才有发展。”

现场观众的热情回应,印证了这部作品的魅力。身着汉服观演的何女士表示,自己是抢票前来,“‘百戏入皖’太热门了,能抢到票很不容易。我们喜欢传统文化,穿汉服来看评剧特别应景,汉服最好的传承是穿在身上,评剧最好的传承就是来看、来支持。”她对曾昭娟的表演赞不绝口:“主演的表演非常有代入感,情绪诠释得十分到位,看得非常过瘾。”何女士还对比了线上线下观演体验:“平时会在手机上刷戏曲切片,但线下舞台的感觉更有冲击力、更震撼。”

合肥本地观众朱女士则是受女儿推荐前来,女儿长期关注“百戏入皖”活动,特意为她挑选了《金娥》的门票。“演职员表演特别敬业,剧目质量很高,观演体验非常好。”朱女士充满期待地说,希望“百戏入皖”这类优质戏曲活动能多多举办。

主创解译谈创作薪火传承拓新篇

谈及《金娥》的改编思路,曾昭娟表示,贴合当代审美、吸引年轻观众是重塑这部作品的初心和终极目的,也是核心挑战。“这是一台清装戏,我们要舍弃水袖、腰包、线帘子等积累多年的程式化表演道具,表演方式要介于传统戏与现代戏之间,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她介绍,创作中既要遵循传统,又要融入卧鱼、翻身、搓步、戏曲传统开打动作及戏曲舞蹈等高难度技巧,“通过外在辅助手段与准确的人物情感表达、演唱技法的融合,打动每一位观众,这就是‘无艺不精人,无情不动人,无理不服人’。”同时,剧组还在保留传统经典唱段的基础上,删减枝蔓情节,着重刻画人物的人性挣扎,让百年故事更贴合当代审美。

塑造金娥从少女到母亲的成长轨迹,对曾昭娟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外在表演上,要完成从闺门旦到疯癫旦再到青衣的行当跨越;内心层面,人物经历了从懵懂痴梦的少女,到失子惊疯跳河,再到万念俱灰为仆,最终搏公堂沉冤昭雪的大起大伏。”更让她费心的是人物间未被文字细描却真实存在的关系,“比如金娥对天赐,客观现实中的关系与骨血中冥冥存在的亲情联系,这种虚幻又真切的感觉,特别难把握和拿捏。”她分享。

评剧《金娥》剧照。

在评剧“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上,曾昭娟有着清晰的定位:“重塑经典不等于重复,创新更不等于胡来!放弃传统不叫戏,一味传统不赢人。”她认为,创作中既要坚守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精髓,又要用当代审美重塑艺术形象。回想四十余年的从艺经历,曾昭娟对这门艺术有着深厚的情感:“艺术不是我人生获取的手段,而是我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终归属。一走上舞台就有幸福感,一站在灯光下就有抑制不住的兴奋,剧场就是殿堂,评剧已经化为我的信仰。”

据悉,《金娥》是曾昭娟领衔主演的代表作之一,她还领衔主演《凤阳情》《寄印传奇》等多部作品,形成了“一戏一格、出出叫好”的创作格局,引领评剧大步走向未来。

合新闻记者 庄文倩/文 张正朋/图 实习生 杜宏磊

标签: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