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会上强调,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的重要要求,进一步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强调坚决服从国家大局,着力抓好标志性项目向外疏解,积极服务支持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向雄安新区转移。
这预示着不久后将迎来新一轮“离京潮”:新央企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安营扎寨”,驻京老央企加速迈出外迁脚步。
首批转移8家央企总部
众所周知,一大批熟悉的中央企业总部都设在北京。北京拥有的国有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也是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之一。
时过境迁,一些问题逐渐暴露。
央企总部的高度集中,不但消耗大量的资源,也加剧经济不均衡发展、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使得北京一度患上“大城市病”。因此,中央对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出了明确要求。
早在2016年,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集团重组成立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就率先将总部设在上海。2021年下半年,北京政府出台政策,着力推动非资本运营的核心功能向其他城市转移,以缓解北京的发展压力,自此开启第一批央企总部“离京潮”。
2021年至今,有6家央企新设立(重组)的总部在北京之外,另有2家央企将总部迁往其他地区。
中国船舶集团经重组而成,总部设在上海;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经重组而成,总部设在上海;
中国中化控股集团经重组而成,总部设在雄安新区;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总部设在雄安新区;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总部设在雄安新区;
中国稀土集团总部设在江西赣州;
三峡集团总部迁往湖北武汉;
中国电子集团总部迁往深圳;
此外,一些还没有搬离北京的央企总部,已将核心子公司或重要部门迁出。例如,中国旅游集团将内地总部迁往海南;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将核能总部迁往烟台;中国中核集团将核建设集团总部迁往上海等。
雄安新区是选址热门
外迁的央企总部,去哪里了?第一批外迁央企给出的答案是以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河北雄安新区为主。
虽然第二批搬迁名单和选址信息尚未公布,但从整体看来,69家总部仍在北京的央企大概率是新一轮“离京潮”的重要对象,主要涉及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
对于搬迁方向,一般出于多种因素考虑,由国家统一安排。
从上一批的搬迁情况来看,央企总部换址主要考虑不同地区的产业重心,如电子信息类央企首选广东,能源类的更倾向湖北、四川,船舶工业则更适合上海等沿海城市。
分析下来,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营商环境、创新基础、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不同城市,各具优势。
另一个则是雄安新区。落户雄安,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要驱动力。未来,雄安新区或将成为汇聚央企总部的“新高地”。
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不仅能够承接北京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产业转移,也将有助于京津冀产业协作、公共服务共享,带动河北经济发展。因此许多央企青睐于将总部设立在雄安新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