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每日视讯:十万亿储能产业城市排位赛已打响,谁将上位?

“双碳”背景下,储能产业迎来了“风口”。4月9日,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加码投资,新建一座储能超级工厂;几乎同时,深圳4个资助氢能项目公示,补助金额2500万元。


(相关资料图)

布局储能产业,“头部玩家”上海深圳动作连连,二线城市也争先恐后,常州、长沙、佛山、东莞、合肥等多地发布储能产业支持政策。此外,部分“有矿”的三线城市也想凭资源禀赋分一杯羹。

从行业赛道和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储能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内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蛋糕足够大,这意味着一二三线城市都有机会,谁能抓住风口,谁就能一飞冲天。

-1-

沪深处于储能“食物链顶端”

所谓储能,通俗来说就是“把能量储存起来,等要用时再释放出来”,技术上主要分为电、热和氢储能等。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电化学储能,尤其锂离子电池成为增速最快的储能技术;在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中,锂电池目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内电化学储能市场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近九成。

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储能产品需要的电池、逆变器、热管理等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大同小异。最近几年,但凡在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所斩获的城市,工业和GDP数据表现都不会差。目前,上海和深圳处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顶端,“收割”上下游的同时,这两个制造业巨头也在积极布局储能产业。

今年年初,上海成立了新型储能专家委员会,提出加快固态电池电解质、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等技术攻关和材料创新。业内人士称,上海发展储能产业具备诸多优势:低碳产业基础好,还有配套的新材料、信息产业链及国际化人才优势。

上海的优势是技术人才,深圳的优势则是科创基因。一向嗅觉灵敏的深圳创业者正积极投资布局储能产业。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储能企业已达6988家,注册资本1662亿元,从业人员18.8万人,取得发明专利1.2万件。这些数字背后当然少不了深圳地方政府的推动。

今年1月,深圳“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储能产业全链条覆盖,对落地项目给予数万元到五千万元支持。这里有个小插曲是,次月发布的正式文件中,资金支持细则不见踪影。深圳市发改委透露,“我们没有删除补贴,政策导向没有改变,资金支持的具体操作办法、申报方案后续将以细则的方式发布。”

在具备长时间储能优势的氢能上,上海和深圳同样投下重注。去年,上海出台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应用。深圳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则提出“18项政策补贴”, 4月6日,四个资助氢能项目公示,共计补助2500万元。可以预料,深圳上海在储能前沿领域会继续“针尖对麦芒”地竞争。

-2-

常州长沙“布局早、收获丰”

依靠雄厚的产业、技术、人才基础,上海、深圳分别凭借特斯拉、比亚迪摘得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链最高处的“果子”,两地还将继续引领产业潮流;二线城市中“抓住风口”提早布局储能产业的弄潮儿也在同期迎来丰收季,常州、长沙、宁德等地是其中的佼佼者。

常州早先便布局储能技术研究院,并引进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及配套企业。2018年,由洛阳某研究院孵化的动力电池初创企业中航锂电陷入困境,常州市金坛区基于对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前景的分析,顶着压力通过资本运作一举“抄底”。中航锂电将总部迁到金坛,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中航锂电迎来爆发式增长。

过去几年,常州牵手多家龙头企业,300余家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于此。常州动力电池产业完整程度高达97%——在生产过程32个主要环节中,常州集聚的企业就可以覆盖其中的30个。常州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占比近半。

同样早早起步的还有长沙。2003年,长沙就引进了某新材料项目,拉开先进储能产业发展序幕。储能材料产业上下游紧密程度较高,因此“一步先步步先”,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赛迪顾问“2022新型储能十大城市/园区研究报告”显示,长沙荣登“新型储能十大城市”榜首。

数据显示,去年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根据发展规划,到2025年,长株潭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将培育5-8家产值过100亿元企业,上市企业10家。

除了常州、长沙,宁德、宜宾等地储能产业也有亮点。用一组数据素描一下:去年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2750亿元,增加值增长44.3%。2017年,宜宾开始引进锂电新材料项目,在龙头效应带动下,多家上下游企业也来落地。截至去年,宜宾合计吸纳动力电池及其配套项目84个,总投资2077亿元。

-3-

宜春赣州凭锂矿“靠山吃山”

可以预见的是,储能的爆发式增长仅仅是个开始,成本比拼、资源整合、技术跃迁……储能产业在未来城市竞争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前期谋划和提早布局当然会极大地影响城市产经格局,而拥有先天资源优势的城市,也在这股浪潮中期待“靠山吃山”。

江西稀土资源丰富,其下辖的宜春因锂而兴,去年全市共签约锂电项目126个,总投资1401亿元。凭借丰锂、钨、稀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原材料,赣州也吸引多家供应链企业落地。不过,最近半年,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格从每吨近60万元跌破20万元,跌幅超过60%——锂电行业加速洗牌,宜春、赣州经济产业想必会受到震荡。

作为全国磷矿优质富集区,贵州开阳县磷矿石品质优储量大,在电池储能领域,开阳县的“主打产品”磷酸铁锂具有优势,当地提出建设千亿级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国·储能之都”的口号。动力电池等储能产品相对成熟,资源聚集地跃跃欲试尚可理解,在储能技术小众领域,也有积极的“拓荒者”。

山东泰安肥城岩盐资源丰富,在采盐过程中形成容积巨大、密闭性好、稳定性高的盐腔,可利用腔体1000万立方米,每年产生300多万立方米的盐穴。具有世界首个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套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正在肥城实施,全部建成后,1小时能发电31万度,相当于一个中型抽水蓄能电站发电规模。

不管是一线的上海深圳、二线的常州长沙、三线的宜宾赣州,在储能行业,地方政府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储能产业链已成为各地政府争相招引重点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二十余个省市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储能行业逐渐由“蓝海”变成“红海”。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储能生产制造产业市场规模比2020年增长120%以上。业内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全面进入市场化阶段,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这将是常态化经济时代为数不多的行业“大蛋糕”,谁能抢到大份额,谁就能在区域竞争格局占据有利位置。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