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500米开7家,扎堆的药店赚钱吗

在一些追求小清新的年轻人想着开瑞幸、喜茶、蜜雪冰城等加盟店之外,一些有医药行业背景与关系网的年轻人,则想着开一家药店来创业。


(相关资料图)

药店是一个观感矛盾的行业。很多人从身边感知现在的连锁药店越开越多,疫情期间一个口罩卖几十元,似乎让药店赚了不少钱。但若询问药店业者,很多又严正表示这行已经从10几年的所谓暴利行业变成了毛利稀薄的流通行业,疫情三年甚至亏了本。再加上现在各地医保改革,依赖医保收入的药店经营更受影响。有业者用一句话形容了这行的现状:大型医药连锁在全国攻城略地,谋的是利,讲的是资本故事,小老板创业者们做这行谋的是生。进入这一行,一定要谨慎。

01、多因素导致药房开成了门对门

这次过年回东北锦州老家,令王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家楼下又开了三家药房。至此,方圆500米已经有7家药房。

“看来药店生意好,不赚钱怎么会开这么多家。”这一度让王霄觉得,开药店或可以成为未来创业的一个选择项。

作为王霄父亲的朋友,2009年回到营口生活的陈澈,到现在已经在当地开了13家药店。他劝说王霄:“千万不要只看到这行的表面。”

陈澈是医学世家出身,当初选择开药店,一是专业背景,二是当年地区药店还不多,他认为这行有发展可图。

说起这几年药店数量的变化,陈澈表示:“想都不用想,肯定多得去了。因为太多,生意并不好做。疫情感染高发期间,虽然布洛芬零售价炒上了天,但实际上进货价也很昂贵,进货量大家都在抢也有限。药店卖贵了,消费者会投诉发国难财,索性后来干脆向街坊邻居免费发扑热息痛,至少我并没有像大众想的那样发了财。”

在湖北武汉,杨海是一位经营有30多家连锁药店的小老板。从东北到中部,互不相识的杨海与陈澈对行业的感受差不多。

“现在武汉的药店数量是成倍增长,药店密度已经夸张到背靠背程度。好地段,你开一家,竞争对手就要和你对开,看谁先活下来。”

这些业内人士介绍,市面上的药店越开越多,有这样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首先是2017年,被称为中国医药分离元年。这一年,我国开始全面贯彻医药分家改革。当中的核心一点是: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

这项改革带来的诸多结果之一是,患者拿药的方式开始分化。有人会在医院进行病情诊疗并开药,有的则会携带处方到药店开药,形成“处方外流”。

2021年,随着“双通道”政策的施行,越来越多合规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被纳入医保定点,这为患者去药店买药提供了更大方便。对不少药店的经营而言,医保是一块重要的收入。

还有两个时间点分别是2011年以及2021年,全国不少地方相继取消了“药店500米限制”(半径500米内,如已有3家药店,新药店不得入驻)、“350米间距”等规定。

这些政策制定之初,是为了防止药店扎堆经营,均衡医药资源,但在后来实操过程中,衍生出了地段性垄断、审批寻租等问题。后政策陆续松绑,这为药店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陈澈与杨海的个体感受,也在行业统计中得到了验证。

行业数据显示,2018年开始,中国零售药店数量每年都以超过5%的速度递增。2018年-2021年,中国零售药店数量每年增加3万以上。2021年比2017年增加了13.6万间,增长了30%。

现在开药店所需的相关手续和流程,各地略有不同,但总体日益透明化、规范化。“当然如拥有一些医疗关系人脉,肯定推进地更加快一些。”陈澈说。

据介绍,开药店的主要门槛在于法定代表人或者企业负责人,应该具备执业药师资格。需要办理《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等证照,一般店内配置3-5人,其中一名是执业中药师、一名是执业西药师。

药店在员工资质、内部分区等方面都有相关要求。尤其后期想要申请医保的,前期就要按照各地要求、做好药店经营面积等方面的规划。

至于开一家零售药店的保守起跳成本,陈澈说在营口这样的四线城市,120平方米的药店至少要30万元起跳,房租、装修以及进货成本占大头。

人员工资方面,店长每月基本工资1500-2000元,其余按营业额提成;中药师、医药师月工资也在2000元左右,中药师每月略高一点。

在武汉,杨海表示,在市中心繁华区,每平米租金一般在300-400元左右,按照60平米、每平米400元上限计算,仅租金这块每月上限就达到2.4万元,不算便宜。如果稍微次中心一点的区域,比如武汉光谷,每平米租金则会在150-180元左右。

02、抢占市场,大型连锁围剿单体药房

目前,在我国的零售药店领域,参与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型上市连锁医药零售企业,一类就是中小型连锁或单体药房。

其中,行业总体趋势是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

这背后有政策的支持,也有行业发展本身的内在逻辑。两类主体竞争的结果是,大型医药零售在全国攻城略地,中小型连锁或单体药房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先看政策。2021年10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呼应的是我国实施健康中国的总体战略部署,以全面提升药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完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和流通效率为目标。

当中指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1-3家超五千亿元、5-10家超千亿元的大型数字化、综合性药品流通企业。5-10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可见,国家是很鼓励医药批发、零售企业做大做强的。

从行业来看,药店零售经过多年发展,正在逐步告别过去小而散局面,通过规模化、品牌化,来满足消费者更高品质、更具性价比价格的需求。

在政策与行业的双重背景下,这几年,大型医药连锁依靠自己的资金、品牌实力在全国拓店,旗下药店数量激增。

其中,国大药房、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大药房、益丰大药房、同仁堂、海王星辰等诸多已上市的药品连锁企业,都是其中代表。

观察这几大企业这几年的发展脉络,通过直营+并购+加盟等多种方式,不断做大企业规模,是它们的共同方向。

比如,老百姓大药房(总部位于长沙)财报披露,近年一直通过直营加控股式收购等方式,来发展加盟店、联盟店、DTP药店(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服务的药房)。

截至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药房已经覆盖全国20个省,共计10009家,其中直营店7254家,加盟门店2755家。

益丰大药房(总部位于长沙)2022年半年报披露,公司在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江西、浙江、广东、河北、北京、天津十省市共开设了 9200 家连锁门店(含加盟店 1516 家)。

报告期内,该公司净增门店 1391 家。其中,新开门店 546 家,并购门店 363 家,新增加盟店 584家,关闭门店102家。

大参林(总部位于广州)财报披露,截至2022年半年报,通过直营+并购+加盟方式,大参林在广东、广西、河南、江苏、江西、黑龙江等15个省份共有8896家连锁药店。

在这些大型药店零售企业的带动下,中国药店的连锁率从2011年的34.7%提升至2021年的57.2%(国家药监局数据)。

不过,与海外相比,我国药店的连锁率被认为还有增长空间,相较于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行业公开数据,美国药店的连锁化率从 1990 年的不到40%增至 2021年的90%,TOP3 连锁门店数量占据了全美药店数量的近37%。我国连锁率尚未到60%。

在这些大型连锁药店之下,诸如陈澈、杨海这类小型连锁药店,所面对的竞争压力就特别大,面临被大型连锁药店围剿吃掉、挤压关门、或者不得不加入其连锁体系的境地。

杨海表示,大型连锁药店一是在门店数上成规模。“它们常常会在市场上看竞对,谁在哪里卖得好,就在你的隔壁开店,还不止开一家,抢食市场。”

二是在进货价上有议价优势。“你进价10元,他进价9元。一些药比如感冒药等,它可以为吸客亏本卖,外加送消费者一个鸡蛋,小型药店竞争不过它。”

当然,小型药店也可以选择加盟大型连锁药店。不过在陈澈看来,加盟并非赚钱的万灵药。

“如果加盟,一般120平米的药店,品牌方会要求店主配8000种药,但当中1000-2000种、甚至更多不会卖得很好,只有等着过期。品牌方追求的是品类大而全,至于经营如何,全靠店主自己。但如果是自己能主导的店,我选5000种药就够了,可以降低我的成本。”陈澈说。

杨海则表示,很多加盟药店挣的是返点的钱,一年销售额需要达到品牌方相关要求才能返点。达不到只好自己掏腰包去买,挤占现金流。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整个医药零售行业处于恶性竞争状态,大家都在比低价、竞争白热化,并不算健康。”杨海说。

03、开药店,从暴利行业开成了流通行业

一般老百姓隔着毛玻璃看药店,常认为这是一门刚需的好生意。尤其疫情三年,大众抢了不少医药物资,从高价口罩、高价抗原试剂、高价发烧药品,更是加深了老百姓的印象。

不过,受访的这些药店从业者却对此叫苦连天,称这是大众的误会。

陈澈表示,在营口一家100平米以上的店,一年销售额若以50万计,纯利率普遍只有10%左右,甚至更低,年纯利润大概在5万元左右;80-100平米的年纯利润大概在3万元左右,“还不如去当一个保安,来钱来得轻松。”

武汉一家大型连锁药店的负责人曾向《真故研究室》展示了各分店的一日销售额,在提供的10余家药店日销售额中,几乎95%以上的店日销售任务都未完成目标。

杨海则表示,在武汉,如果一家店的毛利率低于25%,大概率亏损;25%-30%之间,才有可能持平。

他也熟悉武汉的一般连锁药店市场。发展在中线以下的连锁药店,一般40%都是亏钱、60%赚钱;如果是中线的连锁药店,一般赚钱与亏钱的店铺比在5:5。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药店不赚钱呢?我们汇总了药品批发商、大型和小型药店零售商的声音。

一是药店数量快速增长,竞争激烈,导致投入和产出比下降。

10-15年前,药品零售市场是求大于供,市场保有利润。如今,药店开得过于密集,但同一时间患者需求是有限的,竞争导致利润率不断下降,房租、人工及运营成本却在不断上升,药店挣钱困难。

杨海强调,开药店也不能单看利润率,还要看营业额。即便做到100%利润,但营业额每天只能做到1000元,房租每月却在2万以上,仍然挣不到钱。如果要去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医院旁边,营业额就算能上去,但势必成本也会大涨。

“所以现在有一种说法,药品零售根本不是暴利行业,而是流通行业。”杨海表示。

二是药店药品中真正有利润空间的药,多集中在儿童用药以及一些保健药品,而一些患者体量比较大的心脑血管用药,这个领域多是医保药、同时也有国家管控,所以基本上挣不到钱。

三是疫情三年,大众养成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健康生活习惯,导致感冒、发烧、咳嗽等这类常见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购药需求减少。

再加上过去三年,全国屡有局部性封控,药店开门,一张小板凳放在门口,消费者也不愿意聚集、或者担心买药被弹窗,这都抑制了需求。

另外,即便全民感染高峰时期,虽然很多药比如美林在上海一盒卖到了400多元,很多人指责药店发国难财,但药店业者则称,这期间进货价飙涨、进货的数量却在大跌,能拿到手的药可能10瓶不到,卖贵了会有人投诉,风险太大,也根本就没挣钱。

四是京东、阿里等线上健康平台的竞争。随着全民医药知识积累,很多人患病后自求在线上购药,这也减少了在线下消费的需求。

在医药零售行业摸爬滚打了10余载,陈澈现在对医药零售行业已经看得十分透彻。

“大型医药连锁行业谋的是利,小老板谋的是生。大型医药连锁疯狂开店,是因为即便开到了1万家,相比较于14亿人口,还有覆盖空间。另外它们目前不得不扩张店,因为它们走的是资本逻辑,多开一家店,就能拿到资本市场去给每家店估值,通过规模化扩张提升销售额,做高股价,套现机会特别多;小型药店连锁也在徐徐扩大店的数量,它们的逻辑是在目前薄利时代,通过扩大规模来挣多一点钱。比如,我虽然开了13家店,但很多都是店员持股合作搞事。”陈澈说。

从目前各大上市医药零售公司来看,也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陈澈的观察。

从益丰大药房的2022半年报中不难看出,除2015年和2019年外,益丰药房其余年份的门店数同比增速,均超过营收同比增速。

这表示,单店运营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单店运营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店铺的日均坪效上,即每天每一平米店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收入。

据益丰大药房财报,在有数据披露的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直营门店日均坪效依次为59.2元/平米、58.83元/平米和56.56元/平米,整体呈下降态势。

另外,国大药房也呈现出店越开越多,但净利润萎靡的情况。国大药房的毛利率约为25%,而净利润率仅约为1%。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5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净利润1.41亿元,净利润1.26%。

而上海医药的药品零售毛利率更显著低于国大药房,约为15%;华润医药旗下的药品零售分部的毛利率约为10%,净利润为负值。

据中国药店价值榜调研,2021年,大型连锁药店的销售额有超过4成增长的在5%以下,其中18.18%为负增长。

一年以上老药店,增长额从从上年度的13.81%腰斩至7.38%,毛利率从上年的28.97%回落至28.89%,净利润率在1%以下的企业从2020年的8.89%上升为16.39%,大部分企业其实仍在亏损。

时下,中国老龄化加剧,这是否也为中国药店零售带来市场助推。对此,受访业者皆表示,未必。在很多地方,有经济实力的老年人并不如想象中多。再加上如今医保改革,打到这部分人群里的医保费少了很多,这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对于接下来发展,尤其2023年复苏之年,杨海持悲观态度。他认为,药店生意感染高峰期卖得有多好,2023年将会有多差。

“因为老百姓都把药囤够了,一时半会不需要,药店生意不是餐饮行业,不能给于乐观指望。”杨海表示。

标签: 国大药房 益丰大药房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