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今日报丨产业思维,决定园区成败

近几年,随着更多市场主体涌入,园区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各类模式和玩法越来越多样化。一些老板以房地产的思维做园区开发,虽然自己不懂产业,但凭借优渥的地段和成熟的商圈,也赚到了钱。

久而久之,市场上就出现了一种声音:是不是开发一个写字楼,随便套几个概念,也能叫产业园了?


【资料图】

从商业角度讲,地产开发确实能赚快钱。但这类园区本质上还是写字楼租赁,与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园相差甚远。由于园区内部无法形成产业集聚,企业也不依赖园区发展,可以被轻易取代,长期发展缺乏内生力。

为什么做园区要有产业思维?

一个有产业基因的园区,能够迅速集聚产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1、产业思维可以帮助操盘者精准定位

地段为王是产业地产行业亘古不变的铁律。不同于住宅选址,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只是园区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园区主导产业是否适配(园区主导产业在当地是否具备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当地)的集聚程度如何?产业配套是否齐全?产业扶持政策有没有竞争力?政企关系是否融洽等,都对项目的走势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产业的角度出发,基于自身产业优势,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与政策导向选址,后续的招商运营工作便会事半功倍。反之,若以住宅的思维选址,拿地只拿贵的,不拿对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2、用产业思维做园区可能得到政策倾斜

对政府来说,卖地不是目的(或者说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借园区的力量引来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带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税收和产值,才是政府的核心诉求。把招租作为唯一目的的园区,大都在做搬运工的活儿——我们不生产企业,我们只是企业的搬运工,这样的园区是无法打动政府的,也不会获得什么特殊的关照。但如果园区在收取租金的同时能够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招商运营上就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包括政府把你的园区作为标杆对外推介,或者授予你一些独特的政策或牌照,园区的价值也将随之水涨船高。

3、产业思维能够拉近园企距离

一次成功的招商,一定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对方的基础之上。如果招商人员既不清楚园区对企业的意义,也不了解对方从事的行业,只从物理空间的角度向企业推销,对企业提出的专业性问题一无所知,企业一定不感兴趣。反之,如果你对企业的产品矩阵、技术路径、未来趋势有系统的了解,能够迅速找到对方的利益诉求,再从帮企业赚钱的角度出发,在比较中把园区的优势说透,企业就会觉得你是内行、是专家,很愿意和你合作。

4、产业思维能为园区拓宽护城河

网络效应是园区重要的护城河之一。

笔者见过一些园区,前期干得热火朝天,可做着做着就遇到了瓶颈,因为房子都租满了,每天都是处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老板空有一腔抱负却不知如何施展。如果操盘者对产业有系统的思考,便可以园区为载体,连接相关领域的生产要素、企业集群、创新机构、服务主体,撬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为你服务。随着各方资源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就会推进生态滚雪球式成长,这是任何租售项目或写字楼项目都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5、产业思维能够拓宽盈利渠道

理论上说,产业园区应该赚产业的钱(或者说企业成长的钱)。但现实中由于政企利益诉求不同,双方经常陷入零和博弈,轻资产路径迟迟难以走通;同时,由于产业地产重投入、长周期的特性,开发商也需要通过地产开发来缓解沉重的资金压力。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地产租售仍然是园区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没有之一。

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加之地方政府追求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只会越来越严,这将给传统的地产开发带来较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赚产业的钱已经是业内的共识。只不过,无论是做产业服务、产业投资或是技术转移、技术转化,核心还是要有产业思维。

6、产业思维是政企对话的基础

园区发展和政府支持密不可分,园区产品再好、老板想法再超前,没有政府的支持,也很难有什么作为。产业思维是政企对话的基础,只有了解产业,才能懂得政府在想什么,政府需要什么。再根据政府的需求,针对性制定沟通方案,与政府进行有策略的博弈。

7、产业思维能够引领产品设计

园区产品不是拍脑袋决策,千万不要说我觉得要什么样的产品,那些自以为是的园区,最后基本都死掉了。园区产品的设计、规划、建设,一定是基于企业的需求,由企业所决定的。只有从产业的角度出发,研究目标企业更需要什么样的业态(厂房?写字楼?)?需求的面积在什么区间?企业生产研发对层高、承重、楼层、采光、温度都有什么需求?收集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再来做产品和配套,这个顺序绝不能乱。

8、能够寻找产业机会、规避行业风险

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如今,科技技术日新月异,成果产业化周期一再缩短,随时可能有新的技术出现,推翻原有竞争格局。操盘者只有关注产业、了解产业,用参与者的眼光看园区发展,才能敏锐把握住变化中的危与机,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举个例子,2020年网红产业集中爆发,杭州一批电商园区迅速转型为网红产业园,赚得盆满钵满;而去年国家整顿教培行业,反应快的园区立马腾笼换鸟,完成转型,慢的园区大面积空置,陷入被动。

如何塑造产业思维?

如何塑造产业思维?

要塑造产业思维,需要从顶层设计、产业规划、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几个环节入手。

1、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上,要求操盘者具备全局意识,从长线经营的角度,对园区未来5-10年的发展进行系统谋划,包括找准园区的发展定位、商业逻辑、开发节奏、模式机制,资源体系,以及各阶段的盈利手段和运营目标;编制项目策划、概念规划,做到一张图管十年。

2、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方面,需要对园区产业进行系统分析研判,去掉不符合本地发展和政府要求的产业,以及处于衰退期的、低附加值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和发展潜力有限的行业。并对所选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梳理,最终确定产业方向。总之一句话:方向对了,事半功倍,方向错了,南辕北辙。

3、开发建设

开发建设上,园区既不能过于依赖地产,又不能完全摒弃地产。

站在政府的角度,肯定是希望企业持有越多越好,最好全部自持。因为政府肯定想通过这种方式,把园区和当地经济发展捆绑在一起,倒逼园区走长线经营路线。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自持会造成极大的资金沉淀压力,现金流只能靠租金慢慢回笼不说,每年还可能要追加投资,自持越多,回本的年限越长,风险也越大,不符合正常投资的逻辑。

所以,对园区来说,通过前期地产销售反哺后续产业开发,这并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而是产业地产经营的正常逻辑。否则自持一大堆,一旦亏损,可是没人替你兜底的。

4、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上,需要操盘手拥有全产业链思维,能够跳出具体项目、事件,立足整体,以全产业链视角推动产业发展;二是要摒弃见到篮子就是菜的思维,不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企业坚决不要;三是全员都要加大对产业的研究,缩小产业颗粒度、制定产业招商地图,提升对产业理解的专业度,进而在和企业交流时增加话题。

5、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上,要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服务,比如,帮助企业对接本地龙头企业和产学研资源、协助企业申报政策、帮企业低成本融资、或者协助企业拓展市场、找到订单等等。

标签: 主导产业 招商引资 顶层设计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