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天天最新:“专精特新”30强城市座次重排,科技助力北京高居榜首

相比于九成企业都来源于制造业和所属行业都集中在“高精尖”领域之外,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城市分布更值得关注。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研究显示,中小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呈高度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超过0.8,中小企业发展活跃的地区恰恰是经济发达和择业热点地区。


【资料图】

从城市维度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城市分布数量与城市GDP呈现高度正相关性,GDP过万亿的城市依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要分布地。在专精特新企业集聚的30强城市,近一半位于长三角地区,北京居首,宁波是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地级市。

从发展的角度看,城市为中小企业构筑良好的发展生态,是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高速通道。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的那样,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强,区域经济才会强。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 郑伟彬

名次升降

北上深位居前三,汉杭苏位次提升

企查查数据显示,前四批9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前30强城市共有5175家,占总数的56.25%,可以说前30强城市集中着全国超半数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位居前三,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共有596家、505家和445家。

跟前三批各批次相比,这三座城市第四批入选数量都有较大的增幅。前三批,北京、上海和深圳入选企业数量之和分别为263家、260家和170家;第四批,这三座城市分别入选333家、245家和275家。从数量上看,除了上海第四批入选数量少于前三批次数量之和外,北京和深圳第四批入选企业数量均超过前三批次数量之和。

从排名上来看,北京无论是前三批入选总数,还是第四批入选数量都是排在第一位。上海前三批次总数在全国排名第二,第四批入选数量排名第三,较前三批次排名下降一位。深圳第四批入选数量排名第二,较前三批次排名上升了两位。

值得注意的是,新京智库对比发现,与前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数据对比,武汉、杭州和苏州等城市表现优异,位次都有明显变化。

其中,在前十名城市中,武汉第四批入选数量排在全国第四,第四批排名较前三批次数量总和的排名上升了16位。武汉前三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企业数总数仅为51家,第四批入选数量则是达到了158家,在前十名城市中表现颇为突出。

新京智库注意到,去年10月,武汉市发布了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这是全国首个市级政府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政策。这份文件中,武汉提出到2023年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0家。

在前十强城市中,排名表现亮眼的还有杭州和苏州。杭州第四批入选156家,排名全国第五,较前三批53家排名全国18位,上升了13个位。同在长三角地区的苏州,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上的排名也较前三批出现了大幅跃升,苏州第四批入选数量排在全国第七位,较前三批全国第22位排名,上升了15个位。

需要指出的是,在前30强城市中,除了头部城市外,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上,长三角腰部城市异军突起,排名上升幅度最大。

其中,绍兴第四批排名较前三批上升了24个位,前四批总数排在全国第24位。嘉兴第四批排名较前三批次上升了22位,台州上升了19位,无锡上升了18位,常州上升了17位,湖州上升了12位。

长三角腰部城市的异军突起,长三角产业集群化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在国内处于创新第一梯队。

2021年发布的《长三角区域融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曾指出,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企业活跃度、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在中国拥有绝对优势。

同时,区域资本生态持续完善,对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强,资本推动区域创新能级进一步提升。区域大中小企业结构更加健康合理,高精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在中国高居榜首。

企业数量

厦湖甬每千亿GDP产出“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

正如前文所说,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与城市经济实力呈现高度正相关。

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座一线城市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小巨人”企业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不仅经济总量领跑国内城市排行榜,在“小巨人”企业数量上更是双双突破500家。

不过,要是将“小巨人”企业数量与经济总量放在一起比较,即以每千亿GDP产出的“小巨人”企业数量进行排名的话,北京、上海和深圳并不是排名最高的城市,排在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厦门、湖州和宁波。

其中,厦门排名第一,每千亿GDP产出“小巨人”企业达到20.61家。2021年,厦门GDP为7033.89亿元,这一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行榜上排在第34位,尚未突破万亿元大关。与此同时,企查查数据显示,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145家,在30强城市中排在第12位。

紧随厦门之后的是同在浙江省的湖州和宁波。宁波和湖州2021年GDP分别为14594.9亿元和3644.9亿元,入选的“小巨人”企业数量分比为281家和73家。这两座城市每千亿GDP产出“小巨人”企业也分别达到了19.25家和20.03家。

不过,跟宁波和厦门这两座GDP万亿和准万亿城市相比,作为浙江省下辖的一座普通地级市,湖州的表现可谓比较突出。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近年来为推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湖州不断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对行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

湖州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湖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高于全社会比重1个百分点,其中32.5%的企业高于5%。

另一方面,从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来看,湖州也是前30强城市中常住人口总量最少的城市。2021年湖州市常住人口仅为341万人,在浙江省内排在第八位,是浙江常住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之一。

从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规模综合来看,湖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确实优势比较突出。

除了厦门、宁波和湖州外,每千亿GDP产出“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十家的城市还有嘉兴、台州、北京、深圳、温州、天津、合肥和武汉等城市。

专利数量

北上深在专利数上具有明显优势

无论是企业还是城市,专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体现。例如,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越多,说明该企业的创新实力和科技实力越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他们或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市场占有率高,或是创新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专利数(专利类型包括发明授权、发明公布、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等类型,专利状态包括授权、发明公布、实质审查、公布驳回等状态)来看,在30强城市中上海、北京和深圳这三座城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明专利数量最多。上海50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66889件专利数排名第一。北京596家“小巨人”企业发明专利66730件,排名第二。深圳445家“小巨人”企业共拥有63628件专利,排名第三。

不过,如果从每家“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的专利数来看,三城中深圳平均每家企业专利数达到142.98件,排名第一。上海以平均每家132.45件专利数排名第二。北京排名第三,平均每家111.96件。

除了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座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利数量超过六万件外,在前30强城市中,“小巨人”企业发明专利超过三万件的城市还有宁波、天津和苏州。

另一方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明专利数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的科技创新实力。

从前30强城市2021年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来看,北京、深圳和上海依然是全国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最多的城市,这也为各个城市拥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北京为例,去年北京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79214项,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2021年北京每万人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6.2项,也是排名全国第一。

新京智库注意到,近年来,北京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力“五子”联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全面提速,已经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为标杆的创新梯队。

公开资料显示,高新技术企业正成为北京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021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达2.76万家,为2015年的2.3倍,占全国比重近十分之一,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发明专利数量与城市的GDP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北京2021年每亿元产出的专利数量达到1.97项。

标签: 发明专利 常住人口 数据显示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