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绿了的沙漠流出金子

库布其由漫漫黄沙变为绿水青山,从绿水青山蜕变为金山银山,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作出积极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努力,为世界荒漠化防治蹚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念写在大漠上。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已达6000多平方公里,治理范围内的植被覆盖率达到50%以上,纵横穿越库布其沙漠的公路、铁路也已达到18条之多。

亿利库布其沙漠生态示范区用植物栽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蒙古生态环境厅供图)


【资料图】

治沙就是治穷,生态建设的历程就是脱贫致富的历程,要把绿了的沙漠变成金山银山,让沙漠流出金子。

在库布其阳光谷立体生态光伏治沙区,放眼望去,沙漠中的“蓝色的海洋”耀眼夺目。“通过板上、板下、板间3个双层模式,实现土地空间高值化利用。板下治沙绿化效率提升,板间农牧业效益增长,板上双层发电转化率提高。”库布其沙漠公司副总经理贺鹏飞介绍。

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沙漠创新“治沙+发电+种植+养殖+扶贫”模式,带动当地百姓脱贫(内蒙古生态环境厅供图)

走在光伏板间的土路上,右手边板下是蔬菜种植区,左手边板下鸡欢快地奔跑着,贺鹏飞指着旁边大面积的鸡舍说:“将四翅滨藜、甘草、沙米等灌草种子通过配方制成生态鸡饲料,请当地农牧民进行光伏设备维护与种植养殖劳动,利用光伏板发电,在光伏板间种草以防风治沙,在光伏板下养殖牛羊,实现光伏板下治沙改土全部覆盖,通过鸡粪便排至光伏板下,实现了鸡便种草,鸡粪还田,每年可向沙地生物施肥 300-360kg/亩。”

“我已经养了两年,每年有5万元收入,光伏治沙比以前单纯的植树造林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沙区百姓收入提升了,生活越来越好了。”饲养员是附近村的王景浩说。

沙漠最大的共同优势资源,就是取之不竭的太阳能与风能通过技术创新把太阳能发电降到煤电成本以下,变成巨大财富。

荒漠化一直是中国西部发展最大的最大阻碍,西部治沙也一直就是中国的百年大计,而光伏治沙是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最新探索出的成果。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发展光伏和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光伏组件板遮蔽阳光直射有效降低了地表水的蒸发;光伏板的遮阴效果能使蒸发量减少20%到30%,并且光伏组件板还能够有效降低风速,能很好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地表植被的出现又反过来有助于地表的固沙保水,生态的改善对太阳能发电同样是有利的。扬起的灰尘对发电量的影响比较大,而植被能减少灰尘的扬起。光伏板下安装节水滴灌设施,种植绿色经济作物,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库布其模式包含治沙治穷两大模式,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始终如影随形,光伏产业扶贫绿富同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亿利集团投资建成了710MW生态光伏工程,建设工程中通过租用沙地、工程承包、劳务外包等方式,带动了5000多人的创收、增收。2017年亿利又全面实施了“光伏组件清洗+板下种植养护”的“精准扶贫”工程,57户贫困户平均每户承包4MW的组件清洗和板下种植工作,仅此一项就使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3.5万元,直接实现脱贫,通过滚动扶贫方式,每一户脱贫后都将及时退出,同时将精准识别出的其他贫困户纳入进来,从而实现滚动式帮扶与脱贫。  

如今,光伏发电已成为库布其沙漠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从生态治沙到产业治沙逐步产业升级为光氢产业治沙。目前我们亿利集团与三峡集团合作正在建设的库布其蒙西基地在建200万千瓦立体生态光伏治沙项目,预计2023年底全部建成并网,全部建成后年发绿色电力约51亿度,每年可节约标煤15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7.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67万吨,治沙面积15万亩。”贺鹏飞介绍。

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19.6万块深蓝色的光伏板如同蓝色海洋,蔚为壮观,光伏板拼成的巨型骏马图跃然可见。库布其沙漠从不毛之地到出现绿洲,从治沙锁沙、保护黄河到产绿电制绿氢、长绿草养畜禽、变绿洲生绿金。

库布其治沙人,改写了沙漠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因沙而富,成为库布其人独特的致富方式。

从长期的治沙实践中,库布其人完成了生态修复的技能储备,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精通,从精通到出类拔萃, 一代又一代治沙人在接续奋斗中,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也铸造了“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精神丰碑。如今,库布其治沙精神早已经深深印刻在鄂尔多斯人的血脉中,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沙漠建立了中国西部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内蒙古生态环境厅供图)

车子掩映在夏日的苍翠中,一路鸟语花香,连风都是清甜的。唯有远处高低起伏的沙丘,记录着它嬗变前的模样。

在位于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治理区,水道顺着沟壑蜿蜒,在沙漠上汇聚成一片片水域、湿地。鱼儿欢跃、芦苇遍布、水鸟翩跹,形成一幅水沙和谐的生动画卷。

库布其,因为它的沙、它的绿而令世界瞩目。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禁止开荒、保护牧场,到七八十年代将“五荒”地划拨给群众治理,“谁种谁有,长期不变”;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先造后补”“掏钱买活树”“只要把树种在鄂尔多斯土地上、只要把钱花在生态建设上,我们就给予支持”,到党的十九大后启动实施家庭林(草)场建设,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化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并给予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几十年不间断的科学政策引导,充分激发了社会力量治沙的活力,推动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断向沙漠治理集聚、涌流。披上绿装的库布其沙漠动植物由100多种增长到530多种。

始于为保护盐场,解企业生存之困而致力于治沙的亿利集团从被动防沙工程到打赢“沙漠突围战”,历经30多年,防沙效果不断显现,政府、企业、农牧民都认识到只有治好沙、有了好生态才有出路有活路,修路、绿化,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库布其穿沙公路(内蒙古生态环境厅供图)

2017年,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库布其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联合国宣言,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范,在将“荒漠沙丘”变成“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伟大实践中,库布其沙漠治理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全面融合的绿色发展新路子。(杨爱群)

标签: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