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吕梁非遗迸发蓬勃活力

今年1月,山西省文旅厅发布3项国家级非遗数字文创藏品,来自吕梁的孝义皮影戏《收五毒》和中阳剪纸《猴献桃娃娃》,在发布后几分钟便被抢购一空;

5月,“东方甄选山西行”直播专场,吕梁非遗产品杏花村汾酒、柳林碗团和青塘粽子受到网民极大关注和青睐,订单量直线上升;

6月6日,山西省文旅厅发布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其中“黄河风情非遗之旅”和“康养休闲非遗之旅”两条线路途经吕梁……


(资料图片)

吕梁,是革命老区,曾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和革命胜地延安的东部屏障。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千百年来,孕育了众多灿若星辰、精彩绝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汾酒酿造、孝义皮影、中阳剪纸、岚县面塑、离石弹唱、文水葫芦、柳林盘子、临县道情戏、汾洲八大碗,等等,几乎涵盖了我国非遗的所有类别。

近年来,吕梁市深挖非遗文化,持续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千方百计将非遗这份“厚家底”转化为发展“新引擎”,全市非遗产业迸发出蓬勃活力。

花间一壶酒,醉美杏花村。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82年,汾阳市杏花村文化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瓮”,被考古界和酿酒界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酿酒发酵容器,证实了我国酒文化历史可上溯至6000年前的仰韶时期。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为了能将这一缕始于6000年前的清香代代传承下去,杏花村汾酒酿造技艺建有两个传习基地,为汾酒酿制技艺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杏花村汾酒集团共有13个酿酒车间、152个班组,每个班组的大师傅均与徒弟签订协议,以保证这项古老的酿制技艺传承有序,同时,酿酒车间还招聘有许多大学生,以便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酿制技术相结合,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力争‘十四五’末,杏花村汾酒产能达50万吨,产值达500亿元。”汾阳市副市长王宝启说。

“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个莹莹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吕梁临县碛口古镇,游客们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道情戏《兰花花》。

临县道情戏是吕梁地区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道情戏集文学、表演、唱腔、歌舞、美术等于一体,被群众誉为吕梁山上一枝花,距今已有约700年历史。

碛口古镇位于临县黄河岸边,明清至民国时期,凭借黄河水运优势,这里成为北方著名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素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称。

作为一个拥有数百年商贸繁荣史的“活着的古镇”,碛口古镇的非遗文化更是形态各异、别具特色。在这里,游客除了可以欣赏道情戏外,还可以品食青塘粽,观看伞头秧歌,倾听老艺人说唱三弦书,以尽情享受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这两年,吕梁市正依托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禀赋等优势,重点打造西部以临县碛口为支点,东部以汾阳杏花村为支撑的“一西一东”两大核心景区,以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构建文旅融合大格局,而非遗文化的蓬勃兴旺,则极大地激发了全市旅游市场的活力,为吕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据了解,截至目前,吕梁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非遗保护名录2项(中阳剪纸、孝义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项、传承人1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9项、传承人72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3项、传承人341人。全市共设立非遗传习点112处,非遗传习所80处,非遗的总体数量和所涉门类均排在山西省前列。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