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渝”见江津好老师 | 江津区教师发展中心正高级教师郑华恒:以行知精神立身,做融和教育践行者、师生成长引路人

投身教育事业,他将求真务实、格物致知的行知精神印刻心中;历经岁月洗礼,他以三十年如一日的热爱执着书写不凡成就。

他就是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学科名师、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江津区教师发展中心正高级教师郑华恒。

着眼习惯养成


(相关资料图)

为学生长远发展、终身发展奠基

工作三十余年,郑华恒的教育之路有一大半都在乡村教育中,在班主任岗位上。作为一名出身乡村的教师,郑华恒熟知乡村教育的痛点,也有着自己独到的思与行。

“好的成绩可能是一时的,但好习惯无疑会让学生受益终身。”郑华恒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终身发展,颇具前瞻性地提出“不比成绩比习惯”的理念,充分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功能,为学生成长奠基。

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郑华恒也致力于让乡村学生开拓思维,看见更大的世界。

▲郑华恒示范课堂教学

在教学生写作时,郑华恒从不拘泥于课本和凭空想象,而是抓住乡村特色,先点燃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热情。例如在写春天时,郑华恒引导学生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去油菜花田看蜜蜂如何劳作,去小溪沟边听溪水怎样歌唱,基于切身感受完成真实表达。

着力理性思考

以融和课堂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2009年是郑华恒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对他而言也是极具挑战的新起点。调任到江津区四牌坊小学后,他从习惯的教语文改行教数学。跨学科跨年级教学和学校家长的质疑,都是摆在郑华恒眼前的难题。

越是艰难险阻,更显责任担当。郑华恒化压力为动力,在四牌坊小学“融和教育”影响下,他细心钻研、理性思考,共同推动形成“融和课堂”教学特色。

▲为教师做分享交流

课堂上,郑华恒将核心概念融入问题情境,生成认知挑战,引导学生亲近新知;又以生本问题驱动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建构新知;再通过新情境实现高品质迁移,渗透适合儿童发展的数学思想与文化,引导学生内化新知。

实践证明,融和课堂以结构化知识关联融通课堂、校园、社会多维学习空间,丰富学生数学实践,对学生深度学习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都颇具成效。

着重学以致用

以课例式解读引领教师成长

“教书育人是一项良心工程,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作为江津区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这是郑华恒常常跟年轻老师们说的一句话。

一次调研中,郑华恒发现许多教师被教师用书“捆绑了手脚”,忽视了课程标准。他鼓励老师们研读课标、尊重教材的同时,还要“跳出教材教数学”,以课例式解读增强老师们的学科课程意识,从而反哺教学。

▲郑华恒为青年教师做培训

郑华恒以“做课”为媒,在磨课、研课、送课、思课中帮助教师修炼专业素养,通过“课标理念我来言”“主题单元我来思”等系列任务驱动,引领教师着力数学学科实践,内化理解数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作业设计与学业评价能力。

▲参加学术年会

近年来,郑华恒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帮助许多优秀教师成长。在其指导带领下,多位青年教师获国家级、市区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评多节“部级”优课,多人获评区学科优秀教师、课堂提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标签: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