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鄠邑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和优先方向,从农村人才队伍的实际出发,在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打好“组合拳”,不断建立健全人才流动、评价培育和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人才向农村一线集聚,并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在“选”上出实招
补齐乡村振兴人才短板
【资料图】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鄠邑区坚持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全市“万千行动”,通过融媒体、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广泛发布人才选派范围、条件和程序,号召全区干部人才积极投身乡村一线,凝聚专业化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按照“个人请战、组织推荐、择优选拔”的原则,全区从党代表中选派党建指导员,从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选派科技指导员,从新任职干部中选派“一肩挑”干部助理员,从文化、旅游、规划方面专家人才中选聘艺术村长、旅游村长、规划村长。按照“向文化文艺村派艺术村长、向基础薄弱村派规划村长、向旅游资源丰富村派旅游村长、向乡村振兴任务重村派‘一肩挑’干部助理员、向软弱涣散村派党建指导员、向产业发展村派科技指导员”的原则,精准选派73名“三长三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育”上求突破
提高乡村振兴人才综合素质
坚持以育为主,为乡村振兴发掘内生动力。鄠邑区加大与驻区高校合作力度,通过网络在线教学、集中辅导、网上答疑讨论等方式,对226名村干部进行学历提升,并将外出观摩学习贯穿学历提升始终,组织学员到乡村振兴的最前沿进行现场观摩,开拓学员视野,增长学员见识,实现乡村振兴“领头雁”队伍学历、能力双提升。
同时,通过举办全区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村干部“大讲堂”等多种方式,帮助村干部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发挥优秀村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区村干部“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2年以来,鄠邑区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共举办各类乡村振兴人才培训160余期,累计培训1.3万余人次,先后开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类人才培训640余期,累计培训3.9万余人次。
在“用”上探新路
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鄠邑区充分发挥区内“艺术村长”作用,打造“关中忙罢艺术节”文旅IP,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带动了人文旅游、民宿餐饮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成立青年“乡创客”联盟,吸纳全区农业农村领域优秀创业青年人才20余人,设立5个青年“乡创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聘任西安市李杏研究所所长杜锡莹等7名具有乡村产业创业经验的“老企业家”,担任“乡创客”创业导师,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率先在全省创建首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服务中心”,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原则,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作用,构建“新农中心+辅导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策划了东韩村、衙道村等12个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产业发展项目,涉及资金4000余万元。
在“留”上下功夫
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发展环境
人才引进后,留不留得住,关键看服务。鄠邑区注重“引凤来栖”,更注重“引凤长栖”,坚持用心用情为人才服务。据了解,辖区出台了《鄠邑区人才服务直通车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扶持措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在培养、激励、分层评价、服务等方面给予人才制度保障。通过帮助人才解决好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关键小事,让人才来得了、住得下、留得住。
2022年以来,鄠邑区各区级领导先后走访慰问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区级以上优秀人才、有突出贡献人才100余人次;联合陕西户县海丝村镇银行对全区高素质农民提供支农信贷授信5000万元,支持乡村人才干事创业;并累计向创业大学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10万元,带动就业1200余人。(西安鄠邑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