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2月30日消息(见习记者侯凯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从西安浐灞生态区了解到,近年来该区坚持民生为本,为民造福,加速推进辖区民生住房工程项目建设,筑牢群众“安居梦”,提升群众幸福感。
浐灞生态区安置房项目一片区建设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侯凯奇 摄)
【资料图】
2022年12月26日,农历腊月初四,距离过年剩不到一个月时间,顺着浐灞生态区“最佳路段”世博大道往北,转过“地标性”商业砂之船奥莱就能看到灞河右岸五村安置房建设工地,这里是村民们的“新家”,处处新气象。伴随着课间操优美的铃声响起,西安交大附中右岸学校里的学生开始在标准宽阔的操场上活动。“我们的项目周边既有商业又有学校,从幼儿园一直到初中,未来按照规划还会有高中,居民的孩子们‘家门口’上学问题不用愁。”中建三局西北公司浐灞安置房项目工长王政平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该安置房项目严格按照西安市“15分钟生活圈”建设要求,在项目周边建有学校、商业楼等配套设施,居民未来的幸福生活“看得见”。
“项目一片区已具备交付标准,目前在做最后调整;二片区正在建设中,预计24年交付村民回迁。”王政平说。
浐灞生态区安置房项目二片区建设现场鸟瞰图(央广网发 徐伟 摄)
据了解,该项目是浐灞重点民生项目,项目以欧亚大道为界分为两个片区,共安置5村3602户6085人。其中,一片区(欧亚大道以东)主要用于秦家、康家、上桥梓口3村安置;二片区(欧亚大道以西)主要用于段家、下桥梓口2村安置。
浐灞生态区安置房项目二片区建设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侯凯奇 摄)
在项目二片区建设现场吊塔林立,大批的工人正克服严寒天气奋战在工地上。“中国建筑 服务跨越五洲 过程精品 质量重于泰山”,工地现场处处悬挂着红色的标语横幅,不仅激励着在现场工作的工人们严把质量关、安全关,同样给盼望未来住所能够坚实牢固的村民们吃下“定心丸”。
据介绍,灞河右岸五村安置房采用PPP模式,按照“五最标准”(地理位置佳、规划设计优、建筑质量强、配套设施全、生态环境美)倾心打造高品质安置小区。
“项目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建筑质量也是非常有保障。像我们小区的设计、环境、户型、交付标准等,一点都不比商品房低,有些标准(例如飘窗的用料、楼顶防水等)甚至比商品房还要高。”项目工作人员徐伟说。
“我们从挖坑开始,每进行一步都会邀请村民代表来现场观摩。每个月都会和村民代表、工程部、现场施工负责人一起开座谈会,听取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落实整改。”通过与村民代表的良好沟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村民代表也对项目的施工质量非常满意,谈及村民们的满意度,王政平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群众更好参与监督项目建设,项目创新监督方式,村民代表可以到现场监督检查,确保让老百姓住上满意的房子。
浐灞生态区安置房项目二片区建设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侯凯奇 摄)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集中设置了公共配套设施及商业,建有十六幼、交大附中浐灞右岸学校,让居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的优质教育资源。另外,该项目的最低容积率仅为2.59、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绿地率高达39%,同时临近灞河和“三河一山”绿道,让村民可以享受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浐灞生态区实施了43个村(组)、19266户的拆迁。目前,已完成20个村的回迁,安置人口7352户、26856人,安置楼建筑面积约243万平方米。6个村的安置楼已基本建成,涉及人口1593户、6540人,安置楼建筑面积约49.5万平方米,计划明年完成回迁;17个村的安置楼正在建设或筹备建设,涉及人口7536户、31549人,安置楼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25年逐步完成回迁。
浐灞生态区安置房项目一片区航拍(央广网发 徐伟 摄)
据了解,浐灞生态区一直以来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跟进、解决好安居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以精准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民生保障住房按时按质完成。同时,通过城中村改造,浐灞生态区腾迁土地约5万亩,为产业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民生保障提升留有余地,为区域建设和西安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