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今日精选:对话中国第一高树测量者:让公众更了解森林的生态价值

近日,据媒体报道,中国巨树科考队发布了目前已知中国第一高树云南黄果冷杉的高度,经测定为83.4米,相当于28层楼高。这棵巨树胸径达207厘米,树龄在380岁上下,还处在青壮年阶段。

这棵云南黄果冷杉,伫立于察隅河支流岗日嘎布曲边的河谷漫滩森林之中。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柯研究员团队对上察隅镇布宗村巨树群落进行植被调查,连续发现多棵高75米以上巨树。其中,一棵云南黄果冷杉经过无人机初步测量高度达到了83.2米,超过了分布于云南省贡山县的72米秃杉、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76.8米不丹松,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南投县的81米台湾杉的测量纪录。

10月12日,央广网记者专访了这次科考队的巨树攀爬技术指导刘团玺,他和队友们攀爬到中国第一高树树顶进行高度测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云南黄果冷杉等身照,由“野性中国”工作室摄影及合成(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科考队何时到达现场?攀爬花费多长时间?

刘团玺:今年8月,中国巨树科考队一行抵达西藏察隅县布宗村开展巨树综合科考,对5月发现的这棵云南黄果冷杉,进行了人工攀树测量和区域调查,并结合无人机辅助测量。

当时,我和3名队员协力攀树,从地面爬到树顶总共花了七八个小时,布置好了四条绳索系统。巨树处于山谷中,风不是很大,但处于28层楼高的树顶时,我还是会担心巨树折断会怎样,但后来我心里就安静下来,从树顶处看到壮丽的大自然景色,感到非常震撼。

刘团玺在巨树顶部的自拍(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这棵巨树的高度是怎样测量出来的?

刘团玺:本次科考使用了两种方法测量高度。一种是使用无人机辅助测量,将无人机飞到最高的树梢位置,放下一根低弹力绳,绳子尾端绑个半斤左右的重物,树冠、树根两端用电子水平校准,将绳子拉直,拿油性笔在底下做一个标记,最后算出绳子的平均长度,测算出树高。

第二种采用了国际测量巨树的“金标准”——攀树直接测量法。人携带卷尺的尺头攀爬到巨树顶端,把它这起点固定在树梢最高位置,卷尺读盘部分即在地面测量读数,攀树需要将攀爬的绳子挂到树上去,挂第一根主绳时遇到最大难题。我们先尝试用无人机挂绳,因树冠茂密、树杈过高,尝试了八九次,全都失败了。

此后,我们采用了攀树用的超级弹弓,先后发射了16次左右,才把弹性极小的绳子成功挂到35米左右的分叉树枝,然后3名技术指导把自己吊挂在攀树主绳上面做测试,确认安全后,再沿这根主绳攀爬到30多米高度,然后就像攀岩那样,再分段先后攀树,相继攀到树顶进行测量。

刘团玺制作的攀树测量示意图(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为什么要人工攀树测量?会不会对树造成伤害?

刘团玺:不论使用激光雷达遥感方式还是无人机挂绳测量,都有其局限性,存在一定偏差。原始森林内的温度、湿度、风力以及错综复杂的树冠等都影响无人机作业。人工攀爬测量也不是没有误差,而是误差系数更小。

另外,巨树测量只是其中一个任务,我们带着科学家们上树,让他们零距离接近样本对象,对巨树进行全方位观察。目前,科技还无法做到送人上树,也无法采用机器人采集植物标本、诊断病虫害、科学研究,也就是人类需要零距离进行树体健康评估诊断、观察研究、采集留存基因等综合性科学工作,这些活动还需要人力攀登。

实际上,攀树,尤其是野外巨树攀爬,在国内外已有一套成熟的攀登技术。这种绳索技术叫“单绳技术”(Single Rope Technique,简称SRT),是一种自行搭建绳索线路、在垂直空间进行移动和作业的绳索技术,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这里靠的都是人的肌体运动力。由于野外攀爬巨树基于绳索系统,无任何永久性、固定性、伤害性的锚点和铁钉,不会在树上留下任何永久性的人类物件,也不会对树造成任何伤害。

刘团玺在巨树上作业(央广网发 张炜图)

央广网:本次巨树科考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大家的分工是怎样的?

刘团玺:本次科考有三个核心目标。一是进行影像采集,这对自然记录和科普方面有重要意义;第二就是对巨树进行攀爬做精准测量;第三则是综合评估检测树体健康,对整棵巨树的分层高枝叶标本材料、附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采集。

中国巨树科考队成员在巨树下合影(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这次科考有何价值和意义?

刘团玺:一棵树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经攀树采集调查,中国最高树上共发现有高等植物50余种,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采种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通过对巨树的攀测、影像记录和传播,让公众更了解森林的生态价值,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标签: 云南黄果冷杉 中国第一 技术指导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