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脱下戎装,奉献地方。一直以来, 广大的退役军人始终秉承军队的光荣传统,退役后依然在不同的岗位发热发光,通过个人的努力以出色的成绩回报新时代!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央广网新疆频道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特别推出【退役老兵“新”风采】融媒体系列报道。央广网记者邀请奉献、生活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的退伍军人代表,展现他们退伍不褪色的最美退役军人“新”风采。
“沙漠植绿人”“亚克西老板”“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这些都是身边人对李鹏的称呼,也是他的身份之一。但在李鹏心中,最有分量、最值得骄傲的,还是他退伍老兵的身份。
李鹏,1970年入伍,曾在解放军69221部队(前身为原八路军359旅718团)服役,1976年退役。2009年退休后,李鹏秉持着退役不褪色的精神,坚持要到最艰苦、最急需改变贫困面貌的地方扎根奉献,只身来到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阿日希村植树治沙。
(资料图片)
只身来到和田地区策勒县阿日希村植树治沙的李鹏(央广网发 赵健 摄)
阿日希村,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三号风口,干旱缺水、风沙肆虐。“村里一年有260多天都是沙尘天气,植树治沙刻不容缓。在沙漠边上种红枣树既能防风固沙、又有经济效益,一举两得。”李鹏凭着这样的念头开始了他的荒漠种枣计划。
随着一座座高达数米的沙丘被移走,李鹏在平整过的沙地上挖渠、挖坑、栽树、浇水……种下一棵棵树苗。老百姓听说李鹏要治沙种枣,很不理解,“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没见有人能在沙漠里种地的,你这个外来人真是异想天开。”
面对村里人的质疑,李鹏虽有思想准备,但真正干起来,依旧是困难重重。树苗栽种不到一个月,就被风沙埋了,李鹏只好反复试种分析,最终确定了先改良土壤后造林的方案。“我用了三年时间来打造防护林、改良土壤,而后才开始种红枣。”李鹏第一年打井、挖渠、试种防风树种,次年规模化种植防风固沙树种,进一步改良土壤,第三年邀请专家对种植条件进行综合评估、试种枣苗。
李鹏到防风林带查看白杨树生长情况(央广网发 赵健 摄)
经过三年的基础打造,防风林初具规模,李鹏也在人进沙退中渐渐摸清了沙漠的“脾性”。望着一棵棵杨树苗成活发芽,李鹏由衷地高兴,“一开始林地面积在200亩左右,有了种植经验后,我开始逐年增加种植面积,如今已有2000多亩种植规模,种植杨树、枣树80万株。”
看到李鹏“沙里生金”,不少村民前来学习红枣种植技术,李鹏毫无保留地将枣树的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传授乡亲,“当年阿日西村还很贫困,村民种植红枣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种植红枣效益差。如果没有科技帮扶、没有产业带动,他们就很难脱贫,我非常想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2018年12月,李鹏与阿日希村签订《2019年脱贫攻坚战略合作协议书》。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李鹏依托自己的2000亩枣园,成立了策勒县智慧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困难群众纳入合作社,并带动当地100余人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
李鹏在枣园给村民讲解种植经验(央广网发 赵健 摄)
此外,为帮助村民种好自家红枣,李鹏还免费开展枣树种植技术和管理培训,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林果技术骨干100余人。在李鹏的带动下,村民的红枣亩产能达到350公斤以上,“策勒红枣”也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2173元,增加到2021年的11950元,超出全县人均水平。
村里人遇到李鹏,会亲切地称呼他为“亚克西老板”。回想起在阿日希村治沙的这十几年,李鹏表示无悔,唯独对不起家中老父亲。李鹏作为家中独子,将90多岁的老父带到和田,父亲97岁与世长辞前,告诉李鹏:“你是好样的,把我埋在这里,陪着你,看着你。”按照父亲的遗愿,李鹏把父亲的遗骨安葬在自己坚守的这片沙漠里。
如今,李鹏的枣园设施完备,80万株红枣树已全部进入结果期。“等到我干不动的时候,我就停下了。我不会离开,我要坚守这片土地,看着这里变绿、看着村民变富。”李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