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焦点信息:宣城绩溪: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传来捷报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局之年,绩溪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举全县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度获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正常推进区)优秀等次,也是继2020年再次收获省级优秀!


(资料图)

可以说,两获“省考”优秀,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和驻村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全县人民不懈努力。

乡村百业兴旺,绩溪县坚持三产融合发展,加快一产“接二连三”,着力打造“产业强”新阶段幸福新农村。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绩溪灵溪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列入安徽省2021年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创建名单,荆州乡山核桃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宁清茶业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绩溪绿色食品林业产业园被获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新增喜运米业、动保生物科技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绩溪火腿”、“龙须山山核桃”获得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金奖。

推进“十乡百碗”“千店万厨”工程。“金徽厨”获评全国特色劳务品牌,成功注册“绩溪徽菜馆”公共品牌,中国徽菜(徽厨)博物馆隆重开业,向全国推广徽菜餐饮店653家,徽菜厨师发展到6898人,进一步打响徽菜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

实施“434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行动。九云山居、恬然农庄成功评选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会川书局、三味书屋成功入选市级十佳夜读空间。

实施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工程。徽味堂电商成为全市首家网销额超亿元农村电商企业,“蜜禾”成为全市首个亿元级农产品网销品牌,全县在天猫、京东等主流平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总量的30%以上。

2021年以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核心景点、串联精品点线、挖掘文化内涵、培育新型业态6个方面推进景区村庄创建。

全面完成城乡客运设施建设,村千兆光网基本实现全覆盖,超额完成市下达5G基站的建设目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开发以徽文化体验为产品的景区景点16处,基本建成上庄“雕刻时光”省级特色小镇,伏岭“徽州味道”入围省级特色小镇。绩溪县获评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徽杭古道景区列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完成龙川、磡头、石家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26个、国保5处、省级文保单位29处、国家级非遗2个、省级非遗22个创建工作。

扬之河城区段省级幸福河湖创建基本完成。一体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改厕“应改尽改”。实现行政村(社区)“生态美超市”全覆盖。探索建立全市首个县域内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全国县域生态治理获考核奖励。

文明乡风普及。发挥徽文化核心区优势,通过挖掘整理、宣传展示、活动践行3个阶段,“立、议、写、晒、说、学、推”7个步骤,把家风家训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着力打造“乡风好”新阶段幸福新农村。

持续开展家风家训“出祠堂”“挂厅堂”“进学堂”“入心堂”活动,20个家风家训创建村挂牌1250户。持续开展“绩溪好人”“十星清洁户”暨“最美庭院”创建。

华阳镇、瀛洲镇龙川村“全国文明村镇”通过复查,家朋乡尚村积谷会当选宣城市“移风易俗十大新事”。新建新风堂40所,覆盖率超过70%。全县规划建设76个村级公益性公墓,76个农家书屋全覆盖。

“学李夏、比作风、争先进”,《李夏·在路上》完成拍摄。75个行政村及城区应急广播建设实现全覆盖,基层文艺团队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达70余场次。

基层治理有效。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治理优”新阶段幸福新农村。

印发《绩溪县创新建立四大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于在乡镇成立乡村振兴工作临时党委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组的通知》《关于建立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深化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1+N”机制,全县2200多名农村党员联系服务4300多户群众,解决群众反映困难问题1100余件。

建成25个“三治”融合阵地,注重通过乡贤力量,树村规民约权威、秉生活礼俗教化。全面启动“平安乡村·雪亮工程”建设,实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

农民持续增收。培育壮大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等人才队伍。

评选100名乡土能人,遴选评优200名农村产业带头人,获评第四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1人。出台紧缺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印发实施专项招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公务员队伍的长效办法,落实绩效工资总量向基层教育、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倾斜政策。

实施“徽商回归”工程,2021年累计审议通过“徽商回归”工程项目21个,总投资11.6亿元。

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通过发展乡村产业、盘活闲置资产资源等途径,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民财产性收入,获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县级集体。

2021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660余万元,村均约35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5元,增速为8.9%。

标签: 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 乡村旅游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