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世界短讯!个人碳账户兴起 碳积分如何换福利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已满一周年。碳市场,离普通人或许很远;但碳账户,对每个人来说几乎是触手可及。

什么是个人碳账户


(资料图片)

简单来理解,个人碳账户相当于个人碳减排的积分账户,日常生活中的碳减排行为会被换算成积分,存到相应账户里。

哪里可申请个人碳账户

目前,主要有三类主体推出碳账户:一类是地方政府,一类是互联网平台,还有一类是金融机构。

例如在地方政府这一端——今年6月,深圳和天津分别在用电和出行领域推出相关碳普惠小程序;今年7月1日起,上海首部绿色金融法规施行,其中提到“探索建立自然人(常住人口)碳账户”。互联网平台推出的碳账户就更多了,从出行App到外卖App,再到二手交易App。金融机构的碳账户产品也不少,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都参与其中。

个人碳账户多点开花

目前,个人碳账户在全国多点开花、“成团出道”,不少人已尝鲜,相应平台上的碳账户用户数在不断上涨。

记者梳理了多方最新数据。饿了么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在外卖行业消费者碳账户“e点碳”平台上,超1200万用户已拥有碳积分,平台已送出无需餐具的订单大约11亿单,相当于减碳约5.8万吨;截至今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端口的碳账户用户数超过10万,用户的各种碳减排行为累计减少碳排放超过1000吨;浙江衢州是地方层面率先开始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的地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向央广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已有239万户建立个人碳账户,碳账户覆盖率高达近95%,差不多当地每个人都有一个碳账户。

有业内人士期待,现在百花齐放的个人碳账户在未来可以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积分共享。

碳账户积分怎么“挣”?攻略请收好!

哪些日常行为属于低碳行为?比如低碳出行,多走路、多骑车、少开车;比如低碳餐饮,点外卖时选择“不需要一次性餐具”,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再比如低碳消费,购买节能家电等。

完成这类低碳任务就可在碳账户中换福利。能换的福利除了实体商品,还有一类与服务相关,例如换视频会员、健身卡、机场快速通道权限、数字人民币消费券等。在兑换“金字塔”塔尖的,是换金融服务。

“低碳达人”凭积分可多贷款?已有实践!

“真没想到平时的减排行为可量化为信贷资金,信用贷款额度高了,利率还能优惠。”浙江的刘先生这样说道。按照以往普惠授信,刘先生只能拿到20万元的贷款额度,经客户经理查询后其碳积分已经超过12000分,属于“低碳达人”,也是银行的“深绿客户”,当即为其办理了“点碳成金贷”30万元,贷款利率比之前低了0.3个百分点,三年下来能少还1800元利息。

刘先生的碳账户、碳积分在此处起到了信用背书的作用,为他获得贷款增加了“绿色竞争力”,不仅获得的贷款额度更大,贷款利息也更低。

积少成多增强“绿色竞争力”

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接入第三方平台,由第三方平台对他们的碳减排“认个证”“盖个戳”,其中一个目的也是信用背书。

消费者端、资本市场端对企业碳减排、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披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那么对企业相应碳账户中的碳减排进行核算和认证,相当于一份“公证书”,毫无疑问会增强企业的“绿色竞争力”,让他们的产品更有底气地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最终“点碳成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对于任何形式的碳账户来说,我们追求的都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如果一个人在一年时间里通过各种绿色生活方式努力地实现少排放1吨二氧化碳,全国加起来就是约14亿吨,数量可观。(记者刘柏煊 蒋勇 李羚瑞 焦浩)

标签: 积少成多 地方政府 金融机构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