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穿梭在刚栽种的菊花地中,忙着除草、浇灌(央广网发 宿州埇桥区供图)
当下正是菊花栽种后的管理阶段,走进安徽宿州芦岭镇,沱河两岸,村民们穿梭在刚栽种的菊花地中,忙着除草、浇灌,一派忙碌的景象。菊花种植产业走上快速发展道路,也是芦岭镇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缩影。
引技术 抓产业发展“牛鼻子”
(相关资料图)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芦岭镇委统筹谋划,组织安排辖区15个村(社区)“两委”干部赴多地考察学习,寻求产业发展之路。经过镇党委班子、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全镇种植和发展菊花产业的决定,并以“软弱涣散村”南王寨村为试点,将治理软弱涣散和产业振兴结合共同治理,持续推动乡村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该镇依托沱河两岸的优异地理位置,毗邻采煤塌陷区的特殊自然环境,以南王寨村菊花种植基地为起点,引进起航家庭农场,引入先进技术,培育优势产品,最终在安阳村、相王村、曹坊村等多点开花,全镇菊花种植从原来的20亩发展到今天超过400亩,菊花温室大棚实现从无到有,超过50亩的标准化温室大棚建成使用。
提品质 菊花产业链不断延伸
2019年菊花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开始面临着产品规格单一,价格低、仓储不便等许多问题。芦岭镇再次明确了以稳定制种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主攻方向,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上档次、提品质、育品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
芦岭镇积极引进了包括小白菊、金丝黄菊、贡菊、小黄菊、桃菊等10多个品种,注册了“沱菊”商标,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同时,建设南王寨村烘干基地,目前共有烘干机组十二台,每台设备一次烘干菊花约260斤,在解决了菊花种植户的烘干加工问题的同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超过40个。在闲时对外承接各种菊花、药材、辣椒等作物的烘干业务,让固定资产“流动”起来。
通销路 优质农产品中“走出去”
芦岭镇创新使用“菊花种植+产品加工+销售”的产业经营模式、“家庭农场+贫困户+人才+市场”的增收脱贫模式,带动发展1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40余户贫困户就业,带动参与的贫困户增加人均收入3600元左右,吸引流动党员返乡,有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为拓宽农产品销路,芦岭镇借助家庭农场销售渠道,集中散户产品,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强化产品竞争力。同时,积极利用电商优惠政策,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工作思路,加快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建设,聘请电商专家帮助农户打通网上销售渠道,组织成立芦岭直播宣传队伍,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融合销售,让农产品“走出去、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