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今日热议:沙漠也能修铁路?绿色长廊功不可没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6月16日,和田至若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从此,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长达2712公里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的最后一道“弧线”被补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动态检测车通过若克雅特大桥(图片来源:国铁集团 文智泉 摄)

和若铁路西起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东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全长82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全线共设和田、玉泉镇、民丰、若羌等22座车站。

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年有7个月是风季,火车在沙漠中运行,风沙是最大的威胁。为了抵御风沙侵袭,和若铁路在风沙区域修建了“过沙桥”,让风沙从桥下穿过。为了从根本上防风固沙,铁路沿线还实施了大量的治沙工程,并应用了智能灌溉技术,确保植被成活率。

防沙“三件套”是什么?如何发挥作用?灌溉植物的智能灌溉系统是怎么运行的?沿线建设的绿色长廊有哪些作用?

待一年要吃掉两块半砖的沙子?防沙三件套能行吗?

新疆和若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师邓斌介绍,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风沙肆虐,和若铁路受到风沙影响的段落长达534.77公里,占线路长度的65%。风沙较大时,铺轨架梁人员无法作业,施工人员的盒饭中也常常混着沙子。当地有一种说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待上一年,相当于吃掉两块半砖的沙子。虽然比喻不一定准确,但足见当地风沙灾害的威力。

在受风沙影响的534.77公里铁路中,125公里铁路处于固定沙丘地段,无需采取防沙措施。而需要采取防沙措施的线路有将近410公里,风沙路基段落长348.4公里。其中,采取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段落为285.7公里,单用工程防沙的段落62.7公里。

和若铁路的防沙工程设置了防沙“三件套”,分别是芦苇沙障、芦苇方格、耐旱植物。芦苇沙障,是在铁路路基外侧的最远处设置二至三道1.5米高的芦苇沙障,将一把一把的芦苇扎成篱笆。芦苇沙障既能挡风,又能阻沙。芦苇方格比芦苇沙障更靠近路基,高0.3米,起固沙作用。芦苇沙障和芦苇方格相互配合,形成“外高内低、外阻内固”的防沙格局。

芦苇沙障和芦苇方格属于工程防沙中的机械防沙,寿命短,随着风沙的侵害,这些防沙工程会被逐渐损坏,因此又配备了耐旱植物。在地下水丰富地段,将耐旱植物,例如胡杨、沙藻等种植在阻沙障内侧,再将灌木种植在路基的草方格内。邓斌表示,阻沙障可能会在5年后失去作用,但乔木经过2、3年的成长能够长到两三米高,宛如卫兵一般成排的乔木会形成防沙林,代替芦苇沙障,起到防沙作用。

和若铁路沿线绿意盎然(图片来源:新疆铁路)

敲敲手机屏幕就能灌溉植物?科学又省事!

和若铁路全线800多公里,采取植物种植防沙的只有285公里,部分地段的地下水指标明显不足,只能够采取单纯的工程防沙措施。

在设计防沙工程前,工作人员花费两年时间进行水资源论证。一是考察地下水的“量”,二是考察地下水的“质”。只有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适合用于植物灌溉的地段才能进行植物种植,保证绿色长廊能够长久存续。

科学的灌溉方式同样重要。和若铁路使用了智能化的农业灌溉系统来解决沙漠植物的灌溉问题,首次将常见于南方的用于大面积种植植物的灌溉系统用于防沙植物灌溉。铁路全线有132口水源井,每口水源井都配备了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手机App就能轻松操纵灌溉。

智能灌溉系统可以监控水源井的灌溉情况,管理水源井的技术管理人员不必亲至泵房,通过手机屏幕就能够得知灌溉情况,观察用水量是否超标、是否重复灌溉等。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智能App控制灌溉的时间和水量,远程指导现场灌溉,通过程序设定使灌溉系统自动灌溉和停止。同时,智能灌溉系统还有综合记录功能,可以复查滴灌单元的灌溉时间。

邓斌表示,将近300公里的绿色长廊如果完全采用人力灌溉将产生极大的人力成本,智能灌溉系统大大提升了灌溉的效率。

既保护铁路又改善生态,绿色长廊一箭双雕!

防沙的绿色长廊在保护和若铁路的同时,也在改善着周边的生态环境。

绿色长廊的建立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邓斌表示,在和若铁路沿途见到了非常多的动物,例如獭兔、鹅喉羚、马鹿等,这些动物以前在当地并不多见,如今数量却在增多。虽然动物数量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植物造成破坏,但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利大于弊。

绿色长廊本身也是一道靓丽的自然风景线。特别是在5月份,五颜六色的沙拐枣花开放,乘客好似穿行在生态林里。

沙漠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种子库。滴灌带灌溉的不仅是那些人力种植的防沙植物,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植物种子,各式各样植物的生长能够防治土地沙化。

和若铁路开通后,人员往来将更加便利,外地乘客能够坐着火车游览新疆。沿线开办的餐饮店、旅馆等也能够带动当地的就业。此外,物流速度加快,当地农作物的进出成本也将降低,推动种植业发展。途经新疆多地的和若铁路无疑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监制:梁悦

记者:鹤佳 杨扬

编辑:潘雨薇 杨冉

标签: 塔克拉玛干沙漠 耐旱植物 生物多样性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