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迎来三伏天的中伏。此时自然界阳气最盛,正是扶助人体阳气、驱散体内寒邪的最佳时机。
(资料图片)
三伏天闷热潮湿,人体易遭寒邪侵袭。夏季贪凉饮冷、久吹空调等行为,会让寒邪悄然而入。很多人以为伏天只需防暑,实则更需提防“寒邪伤身”。为此,记者结合“中国中医”专业建议,整理出伏天养生的“六一”与“六忌”,助大家顺时调养,远离疾病。
伏天养生“六一”
控好一个温度。空调温度建议调至26℃以上,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温差过大易引发头晕、口干、流涕等不适,严重时可能诱发中风等问题。
坚持一次步行。伏天应顺应自然,适度出汗。可选择早晚步行40分钟(约2~3公里),以“微微汗出”为宜。避免大汗淋漓——过度出汗会耗伤津液,尤其对气虚、血虚者不利。
喝好一杯热茶。夏季出汗多,钾元素及微量元素易流失,而钾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常喝热茶既能消暑,又能补充流失的钾元素,一举两得。
喝对一碗豆汤。“夏季吃豆胜过吃肉”,豆类多有健脾祛湿之效。推荐饮用三豆汤:取赤小豆、绿豆、黑豆各20克,浸泡2小时后加清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煮1小时,加适量冰糖再煮5分钟即可,每周可饮用两次。
睡好一个午觉。夏季昼长夜短,人体消耗大,易精力不济。中午小憩15~30分钟,能快速恢复“精气神”,让下午保持充沛精力。
补好一杯温水。夏季出汗多,补水是预防热中风的关键。应少喝冷饮、多喝温开水,忌等口渴再喝,建议小口频饮。无心肾功能障碍者,每日饮水量可保持在1500毫升左右。
伏天养生“六忌”
忌全天闭窗吹空调。长期紧闭门窗、依赖空调,会降低人体体温调节能力,导致免疫力下降,更易感冒。应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在空调房久留,让身体适度感受温度变化。
忌冷风直吹身体。空调或风扇冷风直吹颈椎,易引发颈背肌肉痉挛、酸痛。建议穿有领衣物,或穿长裤长袜保暖。伏天人体腠理开泄、经气旺盛,也可通过针灸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达到养阳祛寒的保健效果。
忌出汗后冲凉水澡。出汗时毛孔张开,突然遇凉水刺激,易引发感冒;同时血管骤缩可能导致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尤其高血压老人需注意),还可能诱发哮喘、胃肠疾病等。
忌光脚踩凉地板。空调房内光脚行走,易使足部受凉。中医认为足部与脾胃相通,“凉气”侵入易引发腹痛、腹泻。即使天热,也建议穿薄袜或拖鞋。
忌情绪急躁激动。高温易让人烦躁,而激动情绪伤肝伤脾。“心静自然凉”,天热时更需平和心态:与人交流放缓语速,遇烦心事学会转移注意力,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忌冷饮寒凉不离手。过度依赖冰镇饮料、西瓜、绿豆、苦瓜等寒凉食物,易导致寒邪内侵,损伤脾胃阳气,引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诱发胃肠疾病。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