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讯 (记者林子海 通讯员陈顺璟摄影报道)近日,在澄海区隆都镇上北村宅头片区,3亩花生地迎来丰收,但3000斤新鲜花生却积压田间遭遇滞销困境,农户们心急如焚。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隆都镇工作队获悉后,迅速开展了一场暖农助农的接力行动。
“群众的难题,就是我们的任务。”驻隆都镇工作队获知农户花生销售“卡壳”后,第一时间奔赴田间深入了解情况,决心帮农户打通销路,解决燃眉之急,同时探索长效助农机制。为了让花生尽快“走”出农田,队员们决定利用逢周日开市、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投入资金支持的项目——隆都镇千年古墟保育活化项目,在隆都镇店市古墟集市上搭建“助农平台”,打造“驻隆都镇工作队助农专卖点”试点,借助集市人气拓宽销路。在筹备义卖期间,工作队队员不仅忙着对接古墟摊位、筹备物资,还主动深入田间,帮农户收割花生、采摘果实、分拣装袋。烈日下,队员们汗湿衣衫,却丝毫不停歇,还积极动员后方单位认购,助力花生从农田到集市的“旅程”,用实干传递帮扶温度。
周日清晨,古墟集市刚开市,驻隆都镇工作队的助农摊位便热闹起来。红色“助农专卖”横幅醒目,队员们化身“推销员”,向市民热情介绍:“这是宅头村新鲜出土的花生,原生态种植,欢迎大家支持,帮农户解决滞销难题。”颗粒饱满的新鲜花生吸引了众多赶集群众驻足购买。此次古墟义卖,驻隆都镇工作队共推动花生销售超1000斤,不仅为滞销花生开辟了销路,更让深汕协作的暖流在古墟流淌,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爱心与希望的纽带。
这是深圳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急群众所急”的生动实践,也是探索“以销促产”长效机制的尝试。下来,驻隆都镇工作队将以此次试点为起点,持续对接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更多田间好物走出乡村、走进市场,用协作力量托举农户“致富梦”,让帮扶实效在一次次解民忧、助民困中不断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