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赏 >

环球微速讯:陶土为釜 薪火相传 三亚黎族原始制陶焕发活力与生机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是三亚黎族人民使用古老方法制陶的一种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天涯区黑士村委会布曲、布带、道德三个自然村。2010年6月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涯黎陶手工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坐落于黑土村委会所辖的自然村布曲村中。这里至今仍沿袭着祖先传承的制陶技艺,保留着个性鲜明的泥条盘筑法与露天烧制法,古老的技艺在这个不为人熟知的村落得以坚守。

初冬时节,走进天涯黎陶手工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迎面看到的是几栋具有黎族特色的茅草房屋,各式各样的黎陶正在“沐浴”阳光。一旁,黑土村委会布带小组村民们正在制作新的黎陶。


【资料图】

村民符菊霞在制作陶坯,4岁的女儿胡露露在一旁学着母亲的样子,也捏的正起劲。制陶前,黎族妇女会选用当地特有的低温砂质粘土,经过挖土、粉碎、晾晒、筛分、揉制等工序准备好陶土。再将陶土搓成长长的泥条,一圈一圈盘筑在器底上,陶器的初始模样就有了。

80岁的符日兰(中)在悉心指导年轻的制陶人修整器型。千年以来,黎族制陶技艺只传女不传男。目前,合作社有社员三十多人,年纪最大的82岁,最小的20岁,祖辈的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从未停歇。

村民符亚燕在修整陶坯。坯体初成型后还不够对称,内外也凹凸不平,需要用木板、竹条、蚌壳等工具修坯,不停地拍、刮、磨、修,然后刻上各式各样的黎族图腾和花纹。

村民符秋莲在细细打磨一款款具有别致造型的新型黎陶陶坯。

随着时代的进步,黎陶亦早已超出了生活用具的范畴,而成为一种民族手工艺品,丰富的造型、新颖的设计和多重的应用场景,让传统黎陶在文化与艺术品市场上焕发生机。

将制作好的陶坯进行充分照晒,阴干6至15天,蒸发掉多余的水分,便可以进行烧制。

黎陶最特别的地方是在露天用篝火烧制。村民们在烧窑内铺满厚厚的椰壳、稻草、木柴,将待烧的陶坯置于其中。

黄昏时分,开始点火烧陶。点火时由妇女围着烧窑举行简单的赶鬼祈祷仪式。火焰在空中翻滚,制陶人在神秘的祷告中祈祷陶器完好无缺。

经过6个小时以上的堆烧,村民们将灰烬拨散,烧制好的黎陶露出真容。它们原始古朴,凝重敦厚,结构细密严实。有红、黑、灰、褐、紫等颜色,其上各种黎族风情的花纹和图案耐人寻味,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制作出来的原始器皿,无声地表达了黎族人民用双手恪守的民族传统,记录着黎族人民的生命脉络,镌刻着黎族人民的辛勤智慧。这种古代制陶技艺在中原地区早已失传。经历几千年,黎族原始制陶工艺还能在三亚等地长期沿袭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奇迹。在天涯黎陶手工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千年的技艺薪火相传,新型的运营模式让黎陶走出大山,走向广阔的文化和艺术品市场。古老的黎陶,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学仕摄影报道)

标签: 农民专业合作社 薪火相传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