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年内95家公司定增折戟 再融资进入拼“内核”阶段

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13日,已有95家公司的定增方案因种种原因未能落地实施。对于定增方案最终折戟的原因,从各公司公告中披露的解释来看,有主动为之者:公司已经启用了简易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故而终止此前筹划的定增事项;也有被动终止的情况:批复到期自动失效。


【资料图】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认为,在监管加强对再融资要求的背景下,部分经不住推敲的再融资方案难有结果是大概率事件。而监管收紧也有利于促进资金流向真正有需求、有潜力的企业和募投项目。

“上市公司自身的‘内核’是否经得住市场考验更被看重,这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资本市场生态。”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定增未实施理由多样

从公告内容来看,上市公司定增最终未能实施的理由多种多样。

例如,红豆股份公告显示,公司自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公布以来,一直与中介机构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现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及相关政策变化,经审慎分析与论证,公司决定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向上交所申请撤回相关申请文件。

国际实业则提及,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综合考虑政策变化和公司实际情况等因素,公司已启动以简易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经公司第八届董事会审议通过,决定终止前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茶花股份则表示,公司在取得批复后一直积极推进相关事宜,但由于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和发行时机等多方面原因,批复到期自动失效。

王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上市公司定增折戟,要从两方面分析:“首先,此前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相关管理加强,定增方案发布后,对于许多细节也是一再发函问询,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定增方案可能经不住‘考验’,于是公司主动叫停;此外,目前市场波动调整,部分企业市值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转而以其他方式募资,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让资金发挥更好作用

从监管政策来看,8月27日,证监会发布相关政策明确提及,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审核中将对前次募集资金是否基本使用完毕,前次募集资金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等予以重点关注;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规则收紧,诸如破发、破净、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等因素限制再融资继续进行,从而使得部分企业知难而退。

在这种“新常态”下,上市公司进入到拼“内核”阶段。“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具备稳健经营能力、未来潜在发展力的企业会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种稳定的‘内核’越来越被看重,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资本市场生态。而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内核’,是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市值、再融资、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王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盘和林也对记者表示:“再融资是企业向市场要钱,而这应该基于两个因素,首先是企业真的‘缺钱’,但在现实中,有部分企业再融资后用于理财,甚至存在理财亏损的情况。其次,企业要将再融资的钱投向更有前景的项目,而不应该闲置。”

标签: 融资 上市公司 公司 王鹏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