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从孟京辉导演的《活着》中以一个非职业演员身份开始,丁一滕开启了他的戏剧生涯。从孟京辉工作室“二丁一笑”戏剧男团成员之一,到独立执导演出作品,十年过去,90后的丁一滕已成为新一代中国年轻导演的代表人物。不仅以他自创的“新程式戏剧”独辟蹊径,活跃在乌镇戏剧节等各大舞台,受到孟京辉、赖声川和黄磊等人称赞。在综艺“戏剧新生活”之后,一张娃娃脸的丁一滕也被更多观众所熟悉了解。
今年五月,“丁一滕戏剧作品展演”在上海宛平剧院上演,这也是这位年轻导演作品第一次在上海集中展现。5月12日-20日间,四部作品先后上演。《牡丹亭不停》以三种不同戏剧表演方式,重新解读经典传统的中国元素,寻求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带入。而改编中国传统经典的《新西厢》,嫁接西方题材的《伤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以及纯原创《火锅江湖》,丁一滕都在寻找自己的戏剧风格和语汇,也在努力实现从相对小众趣味的实验剧走向能吸引更多观众的市场化大制作。
何为“新程式”?在丁一滕自己的阐释里,“新程式”,是古今交错、是东西方融合、是跨文化表达,是给予观众不一样的体验。在中国戏剧传统程式化的表演基础之上,融入了西方戏剧表演。水袖、戏服、脸谱、方言与欧洲肢体戏剧的结合,让舞台有更多碰撞感和舞台能量。
(资料图)
作为一个求学和戏剧经历充满“跨文化”色彩的年轻导演,丁一滕的这一戏剧创作方法和他在欧洲欧丁剧院的经历大有关系。
源于孟京辉的推荐,丁一滕2015年进入欧丁剧院举办的戏剧训练营,开始跟随尤金尼奥·巴尔巴学习。巴尔巴是当代欧洲戏剧大师,他创建的“戏剧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在当代戏剧界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
在欧丁剧院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巴尔巴对这位年轻人颇为欣赏,成为欧丁剧团长期合作的中国演员。巴尔巴一直致力于戏剧学与人类学进行交叉研究,关注世界各地的戏剧传统,提倡将这些传统结合起来,探索新型戏剧模式。也是在欧丁剧院的这些日子里,跨文化新戏剧演绎模式触发了丁一滕的灵感。
丁一滕回国后就着手对中国传统剧目《牡丹亭》《西厢记》《窦娥冤》进行当代阐释,其中借鉴了欧丁剧团的创新手法,并从现代中国年轻一代的角度重新审视剧中人物。在大胆的尝试中,他发现了戏剧更多的可能性,开始“新程式戏剧”的探索。
经常游走于世界各地的丁一滕,十分擅长于中国戏剧国际化。他的首部本土化的小剧场作品《窦娥》,就是在英国伦敦南岸艺术中心的伊丽莎白剧场上演。2018年,以唐代大诗人李白为原型的《醉梦诗仙》在波兰亮相。
2020年创作的《新西厢》重新解读中国古代爱情传奇《西厢记》,探求当代中国青年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观念,不仅莺莺与张生冲破世俗勇敢追爱,活泼可爱的小红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现代舞、肢体剧、电子乐和传统中国戏曲表演方法的“程式”碰撞,开头与结尾以影像拍摄的方式呈现,对白中时不时插入当下网络流行语,产生了一种混搭的剧场体验。
同年创作的《伤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取材自玛丽·雪莱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也是继《窦娥》《醉梦诗仙》后“傻男孩的悲剧”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丁一滕认为自己的创作过程是一个精神疗愈的过程。不管是作为演员还是导演,舞台表演戏剧创作就是一种表达,一种宣讲,一种交流。《伤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就是典型的心理疗愈剧。它从一个女孩遭受性侵这个心灵创伤切入,铺陈出一系列的情感回应和复杂的人物纠葛。女孩不断战胜自己,做出选择,在悲情中达成疗愈。
在《牡丹亭》的创作中,丁一滕则使用了拼贴,在第一幕上演相声剧,接着第二幕是昆曲演员演绎《牡丹亭》的经典唱段,最后第三幕是它创作的实验话剧,以杜丽娘的父亲杜宝的视角切入,通过这位典型的封建统治阶级正派人物身上的复杂性,来阐释杜丽娘的回生。三种不同调性的舞台表演结合,带来全新体验。
本周即将上演的《火锅江湖》则是丁一滕的新剧。整出剧以创新的跨界融合演艺方式,融入川剧、金钱板等非遗技艺与现代舞台艺术、时尚流行元素碰撞,整体舞台呈现结合现代多媒体影像技术,在舞台上塑造了富有民族气节的人物群像,也希望借此实现一种视觉奇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