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从母公司手中收购红星物业全部股权3个月后,远洋服务又有新动作。
(资料图片)
11月15日,根据公司公告内容,远洋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以7736万元的代价收购位于北京、深圳的两项物业,该等物业将由远洋服务作为其自用办公楼。
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买卖,上述收购标的背后均有远洋集团作为股东。而当前作为收购方远洋服务母公司的远洋集团,正面临债务难题,因此市场有声音认为远洋服务此举有意反哺母公司远洋集团。
一位社区物业研究人士表示,目前地产开发业务普遍不景气,旗下物业企业反哺母公司地产企业并不鲜见,这也是当初将前者拆分上市的部分原因所在。此次并购所用资金来自远洋服务全球发售所得款,验证了这一观点。
动用IPO资金用于收购
2022年以来,物业领域内的并购市场仍在持续,但力度同比已有所减小,尤其是三季度市场动作收紧。
2021年上半年行业内发起并购案40余起,涉及并购金额超150亿元;而截至2022年9月,据不完全统计,行业公开披露的并购案例近30宗(不含放弃或终止收购案例),涉及交易金额约100亿元。三季度收并购热度大减,涉及交易金额约20亿元左右,主要因为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整合能力和意愿都有所减弱。
此次远洋服务出资收购,是在8月份买入红星物业股权3个月后的又一次并购动作。
11月13日,远洋服务发布公告称,于2022年11月11日(联交所交易时段后),北京物业买方(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与北京物业卖方订立北京物业买卖协议。及深圳物业买方(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与深圳物业卖方订立深圳物业买卖协议。
据此,北京物业买方已同意收购总建筑面积为3316.14平方米的北京物业,总对价为人民币4896.83万元。深圳物业买方已同意收购建筑面积为1555.84平方米的深圳物业,对价为人民币2839.29万元。该等物业将由集团占用作为其自用办公楼。
其中,北京物业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金沙西街17号院的远洋都会中心(亦称为远洋新天地)1号楼3层、4层及5层;深圳物业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连湖刘屋路的远洋新干线远洋广场13栋6层。
截至2022年6月末,远洋服务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24.74亿元,不过远洋服务并未动用在手现金作为此次收购的资金来源,而是使用了其他方式。
11月14日,远洋服务公告称,更改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
截至公告日期,远洋服务尚未动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47亿元,将重新分配用途金额约为5.32亿元。其中,7740万元用于根据该等买卖协议收购自用办公楼,这笔资金额度恰好与此次收购的金额吻合。
对于收购目的,公司称,随着远洋服务于近年的快速发展及增长,目前位于北京的总部已满员,而该集团目前位于中山的区域总部需搬迁至深圳以满足业务扩张的需要。
物业企业“反哺”母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远洋新天地项目集合了商场、甲级办公楼、酒店和服务式公寓等业态组合,目前在售项目当中,以写字楼和公寓为主,平均价格为2.09万元/平方米,而写字楼出租价格约为2元/平方米/天。
深圳远洋新干线远洋广场项目,同样是集合住宅、公寓、写字楼及街区的综合体项目,写字楼出售价格在1.95万元/平方米至2.3万元/平方米不等。
按照公告披露的数值粗略计算,远洋服务收购北京物业的单价为1.48万元/平方米,深圳物业的收购单价则为1.82万元/平方米,对比来看,收购价格适中。
值得注意的是,远洋服务此次收购的北京物业由远洋集团持股51%,深圳物业则由远洋集团直接持股100%。有观点认为,当下开发企业普遍遇困,上述交易不排除物业公司反哺母公司的可能。
“反哺母公司”的说法并不少见。2021年,万科公布拆分万物云港股上市消息时,有观点认为万物云上市或为反哺万科。
根据2022年中期财报,远洋集团的总资产2640.01亿元,总负债为1922.54亿元,公司期末贷款总额为947.52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贷款为182.25亿元,一到两年内到期的贷款为179.37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的现金资源总额为196.42亿元,其中,受限制的银行存款为50.26亿元,以此计算,公司能够动用的资金不过146.16亿元,仅从账面看,并无法覆盖一年内到期的负债。今年以来远洋集团陆续出售多处资产用以回笼资金。
今年8月,远洋服务拟斥资5亿元向远洋集团、远洋资本收购红星物业全部股权。这一收购被市场解读为双赢的举动,一方面能够充盈远洋集团现金流,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扩大远洋服务规模。
与此同时,和多数物业企业一样,远洋服务至今尚未完全摆脱对关联企业的依赖。11月11日,远洋服务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远洋亿家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与远洋集团北京房地产经营管理分公司签署了商用物业租赁及运营协议。
截至2022年中期,来自关联方合约建筑面积占总合约建筑面积约50%,这是在大幅提升来自第三方合约建筑面积占比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