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 >

宁夏白芨滩从沙漠腹地中“脱胎而出”!层林尽染的美背后还有更深“底色”!


“几场秋雨过后,这里层林尽染,秋意更浓。绿色、红色、黄色,层次越来越分明,再加上乔灌木、针阔林、花灌木等植物的配种,美丽的白芨滩更具魅力。”10月22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兴东看着眼前的景色,赞叹不已。

白芨滩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秋景。受访单位供图

中午时分,白芨滩长流水分场负责人王玉国发布了一条该站点用红外相机拍摄到豹猫出没的视频。王兴东将这条视频一遍遍回放观看。“这已经不是豹猫第一次走进观测视频中。这种食肉动物的出现,说明我们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的成效显现,昆虫、鸟类、兽类回归,食物链逐步形成。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在没有生命的沙漠中创造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这里已成为动植物的乐园。”王兴东说。

白芨滩防沙林场用红外相机监拍到的豹猫活动影像。受访单位供图

王兴东眼中的“层林尽染”还有更深的“底色”。

在白芨滩防沙林场,6万余株桑葚树是防沙固沙的“忠贞卫士”,它的果实除了鲜食之外,还能做成桑葚酒、桑葚干;翠绿的桑叶经过采摘、分拣、晾晒后,再送往车间清洗、杀青、揉捻、干燥,最终制成具有降糖、降脂、降血压功效的桑叶茶,为白芨滩沙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工人正在采摘桑叶。受访单位供图

防沙治沙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让绿色变“资本”,带动沙产业迭代升级,也让公众走进沙漠亲自然。记者在白芨滩防沙林场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一处名为“青绿莳光”的鹿营地内,游客正在用胡萝卜投喂温顺的梅花鹿,有的梅花鹿侧卧在草坪上任由小朋友抚摸,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另一边,上百只鸵鸟在围栏中自由活动,引得游客驻足。这也是白芨滩防沙林场培育研学教育、森林康养、沙漠运动休闲、特色林果采摘等沙漠旅游品牌,推进防沙治沙事业进入生态旅游带动沙产业发展新时代,让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的新举措。

以前的沙漠腹地如今绿草如茵,梅花鹿在此安家。 受访单位供图

年来,白芨滩人传承“劳模精神”,保持每年开展2万亩至4万亩防沙治沙补植补造,同时利用沙产业研究院、特殊灌木林生态修复和碳中和野外观测站,组织开展人工促进自然修复技术、沙产业基础学科等研究,研发沙产业新品种,总结提升白芨滩“六位一体”防沙治沙模式,探索生态效益价值化实现新路径。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