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四川方言里“耙耳朵”这个词起源于何时?

在这一方土地上,曾有这样的口头语:“朝山会上,敢于理直气壮去见圣母娘娘,才算个好丈夫!”所以朝山会上,很多男人争相去朝拜圣母,怕的是别人说闲话。女人朝拜圣母是为了证明自己管住了男人。

(一)“耙耳朵”,是男人怕老婆的代名词

据我所知,男人怕老婆有三种情况:

一是老婆很强势,处处比男人能干,男人事事都要听老婆拿主意,只好当了“耙耳朵”。

二是男人疼老婆,爱老婆,事事、处处让着老婆,心甘情愿当“耙耳朵”。

三是男人做了亏心事,在老婆面前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当然怕老婆,不得不当“耙耳朵”。

还有一说,“耙耳朵”是四川的特产。其理由是:四川的男人十有八九都怕老婆。

其实,四川的男人对“耙耳朵”这个雅号并不反感,而且乐意当“耙耳朵”。

我发现,凡是冠以“耙耳朵”这个雅号的男人 ,都有一种幸福感。说明自己讨了个撑得起门面,当得了家,理得了事,值得男人敬畏的好老婆。

我还发现,被赋予“耙耳朵”男人 的家庭,十有八九都是妻贤儿女孝,家和万事兴的好人户。

我们这儿有句口头语:“娶好一门亲,幸福三代人。”

还因为,妻子强势,管得住男人,男人才不会在外面吆二喝三,惹事生非。我们这儿的男人,都自觉自愿地当“耙耳朵”,让老婆把自己管着。

(二)为什么“耙耳朵”男人偏偏就出在四川?

因为,四川有个地方是“耙耳朵”男人的发源地。

这个地方,就是中国最美乡镇——四川省三台县郪江镇。

郪江这个“郪”字,是“妻”字旁边加个耳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只有周时的郪丘(今山东境内)和汉时的郪县两处专用。

当然事出有因。

两千多年前的郪县,这块地盘上,曾经是部落酋长制,由酋长一统天下。

(郪江古镇)

据传,掌管部落大权的酋长又称王爷,王爷背后当然有王母。如果王爷不为自己的“臣民”干事,或者乱干事,回到王府“后宫”,就要被王母揪着耳朵问责。

王母管王爷的事传到民间,女人们也都效仿王母以揪耳问责的方式管好自己的男人。

由于王爷有王母管着,在民间,丈夫有妻子管着,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国泰民安”“物阜民丰”的良好局面,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在此地设县时,因此地曾被称为妻子当家的母系社会,就定名为郪县。

所以,有人认为,当年的郪县,如今的郪江镇是“耙耳朵”男人的发源地,还说 “铁证如山”。

前些日子,我去郪江、安居接地气时,顺便作了考证。“铁证”果然“如山”。

(九龙桥)

(1)很多文人墨客都说,“男人是一座山”,“女人是一条江”。然而,在郪江,供奉王爷的“王爷庙”偏偏就在郪江的江边;供奉王母的圣母庙,却在挺拔雄伟的高山之巅,被后人称作圣母山。

(2)全国所有的城皇庙里,只供奉城皇爷的神像。唯有郪江的城皇庙里,塑有女城隍的神像。

城隍会期间,城皇爷出巡时,还必须是女城隍被抬着走在最前面。民间曾有口头语:“城隍老爷都惧怕城隍娘娘,哪有男人不怕老婆”?

(城隍庙会)

(3)四川三台郪江的城隍庙会不晓得从哪一年兴起的,而且年年赶会,特别热闹,多达数万人,却从来没有出过治安事故。

这是因为,来赶会的本地男人怕被老婆揪耳朵,一个二个都很守规矩。来赶会的本地女人,是来暗中监视自己的男人,当然得以身作则。外地来赶会的男男女女,多是妻子陪伴着丈夫来学见识的,所以,都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

(4)郪江镇和相邻的安居镇每年都要赶“朝山会”。

就是一年一度朝拜供奉郪王母的“圣母山”。数以万计的信众,有一个重要仪式,就是由一位大家公认的“模范丈夫”扮成王爷迎接圣母下山,接受善男信女的朝拜。迎接圣母下山,不仅仅是“王爷”一人,而且有很多男人相随。

(城隍庙会)

据说,敢于跟着“王爷”去迎接“圣母”的男人,都是堪称好丈夫的男人,如果不是好男人,见了圣母就会脸红筋涨,心跳过速。

所以在这一方土地上,曾有这样的口头语:“朝山会上,敢于理直气壮去见圣母娘娘,才算个好丈夫!”所以朝山会上,很多男人争相去朝拜圣母,怕的是别人说闲话。女人朝拜圣母是为了证明自己管住了男人。

还有一种说法,一年一度赴“朝山会”朝拜圣母,是为了取得兴家立业、养儿育女的真经,所以,朝山会一年比一年热闹。

我还听说,郪江、安居这一方土地上的男人,很喜欢“火巴耳朵”这个称号,因为有女人管着,是一种福份。

所以,这一方的男人,每年过完大年就外出打工挣钱,女人在家孝敬公婆,养儿育女。到了年末岁尾,丈夫从外面提着大包小包回来,因为他们懂得起“男人是个扒扒,女人是个匣匣”。首先是解开肚兜,将挣的钞票如数交给妻子。妻子自然要揪一下丈夫的耳朵,但这种“揪”,却是爱的表达和传递,丈夫在外辛苦一年,为的就是回来能让自己的爱妻甜甜蜜蜜、亲亲热热地“揪”那么一把!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打是心疼骂是爱”,如果妻子都不愿揪男人耳朵了,只怕这个家庭就会出现危机。

所以,我们这一方的男人甘愿怕老婆,喜欢当“耙耳朵”!

【作者简介】】邹开歧,作家、一级编剧。从1957年开始从事文艺创作至今,现任三台县作家协会主席。

标签: 耙耳朵 四川方言 这个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