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闭幕 人形机器人如何更像人?

央广网北京8月23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鹤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16日至8月22日在北京举办。今年的展会创新性地规划为“机器人+”应用场景进行展示,覆盖了机器人+制造业、农业、安全应急等10个场景应用板块。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已占全球一半以上,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2023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22.2万套,同比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353万套,同比增长9.6%。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坚力量,机器人产业逐步逼近变革跃升临界点。


(资料图片)

人形机器人怎样才能更像人?如何跨越“恐怖谷”效应这道坎?机器人大赛除了“炫技”还有啥意义?

人形机器人,如何形似神更似?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厅内,十余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互联网与信息科技专家包冉介绍,人形机器人属于仿生类机器人。液压关节是人形机器人的一大技术难点。由于人的行走跑动都是依靠关节和肌肉组织完成,因此机器人的关节越灵活,仿生效果越明显。

其次,机器人如果需要完成预设的目标,比如穿越某些障碍物到达某一位置,这就需要空间计算来计算机器人的路径。要想实现空间计算,首先需要采集空间计算必备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并以此建模找到最佳模型的处理结果。因此,传感器也是人形机器人的关键。

从外界有效输入信息,需要通过算法实现本地和云端的计算。虽然本地计算能力不如云端,但如果云端网络连接不通畅,就会影响机器人的运作效率,因此机器人采集数据后也主要依赖本地计算。目前顶级的人形机器人是属于竞技类的,高阶的人形机器人的灵活性已经接近专业运动员。

最后,人形机器人还需要表皮的仿真,钢铁机械的外形毕竟有失亲和力,而覆盖上人造皮肤甚至毛发才更像“人”,更符合科幻作品中对未来世界机器人的定义,也更容易与人类在和谐关系中相处。

AIGC——跨越恐怖谷的桥梁

恐怖谷效应是指当一个事物与自然的、活生生的人或动物非常相似,但不完全相似时,会在一些人中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反应。要跨越“恐怖谷”这道坎,包冉表示主要依靠交流。

恐怖谷效应的本质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人形机器人只能机械地执行人的命令,而不能与人类进行触及灵魂或模拟真人情感的交流,那就难免产生恐怖谷效应。而突破这一效应要归功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伟大进步。现在通过手机和电脑等终端都可以与以ChatGPT为代表的诸多大语言模型进行对话,且这种对话也越来越像人际对话。

某种意义上,AIGC赋予了机器人前所未有的语言交流能力,包冉认为,这将极大地缓解恐怖谷效应,或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即对面可能是像自己一样的人类。

世界机器人大赛只是炫技?

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还设有世界机器人大赛,被誉为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包冉表示,对于人类而言,世界级的比赛是对人类本身的体能及技巧的顶尖考验和挑战,对于机器人而言也是如此。如果机器人能在高强度的对抗中表现很好,意味着能够胜任普遍性的场景,因此这一大赛对于探索机器人的极限性能非常有效。

其次,这次大赛也有很大的科普价值,无论是面对年轻一代的中小学生,有志投身于机器人产业的天才少年,或是普通的热爱者,都能让更多的人参与未来机器人的研发,扩充机器人创新的人才储备。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也有助于增强对机器人的了解,降低对机器人的恐惧。

从此次世界机器人大会来看,能够发现机器人的品类越来越丰富,应用也越来越立体。这意味着机器人的确已经达到带来大量市场销售的临界点,企业不再只是依靠投融资生存,而是依靠自身产品能力达到正向经营。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