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视讯!央广《军旅文学之窗》|父亲来队

由于军人岗位的特殊性,大多数军人一年难得与家人团聚在一起,有的甚至长年累月不能相聚。如果他们的家属能够来部队探亲,就可以让军人与亲人团聚,从而缓解思念之情,也可以让家属们了解军营里的生活,加深对军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为您播送散文《父亲来队》,让我们通过作者讲述的父亲来部队看望自己的难忘经历,感受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军人家属对国防事业的默默付出。

父亲来队


【资料图】

作者:张凤波

我从军三十年,父亲只来过一次部队,也正是那一次来队,让父亲真正了解了军营生活,看到了军人的奉献与担当。

1999年冬天,父亲搭乘老乡的货车,从千里之外的河北邢台来到辽宁凌海探望军营里的我。父亲要到部队的那天,我早早来到高速路口,迎接很久未见的父亲。货车停稳后,父亲从副驾驶的位置下了车,开口第一句话说的是:“东北的天气真冷啊!”

到了连队,父亲被安排住在我们连队三楼的一间宿舍里。当时,父亲听到大家都喊我指导员,才知道我担任什么职务。父亲问我:“现在你大小也是连队指导员了,工作比以前轻松点了吧?”我回答说:“部队工作性质特殊,没有轻松的时候。干部有干部的职责,士兵有士兵的职责,大家都一样努力。”

第二天一早,熟睡中的父亲被一阵急促的起床哨声惊醒。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才清晨六点。披上衣服,他隔着窗户往外一看,我已经在连队门口站好。紧接着,全连官兵下楼集合,值班员整理队伍,报告完后就开始出早操。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着装整齐、精神抖擞,和连长站在队伍的最前边,领着官兵跑向操场,心里油然生出一股自豪感。

出操回来后,我悄悄推开父亲宿舍的门。本以为父亲还在睡觉,没想到父亲已经洗漱完毕坐着等我。我按照部队的内务整理标准,把父亲的被子叠成了“豆腐块”。父亲第一次见我这样叠被子,更没想到松松软软的被子可以叠成整整齐齐的“豆腐块”,禁不住表扬了我一下:“臭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我告诉父亲,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是部队一直以来的传统,也是军人作风标准的体现。接下来的几天,父亲为了适应部队生活,也开始学起了怎么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并且按照战士宿舍的物品摆放标准,把脸盆、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作者在新兵连训练时的留影(图片由作者提供)

连队的日子有规律性也有突发性。有一天,部队附近的村庄突然冒起了浓烟,我和连长接到团部命令后,急忙集合连队官兵赶到村子里救火,父亲也一路小跑跟着我们来到失火的村子。

这个村子里大都是木质结构的房屋,一家失火,如果不及时控制火势,就会殃及周围邻居,给村民造成极大的损失。在救援现场,看到我和连长分头组织官兵用脸盆端水救火、用铁锹铲土灭火,特别是当我连续几次冲进火势凶猛的屋子里背老人、抱小孩时,父亲紧张极了。一个小时后,大火终于被扑灭了。父亲看到官兵们身上、脸上被浓烟熏得黑乎乎的,既心疼又感动。

这件事之后,父亲意识到,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可能不仅是在战场上,和平时期同样也会有流血牺牲。有一次,团里组织全副武装拉练,新闻干事特意把父亲拉上采访车,想让他亲眼看一下部队拉练是什么样的。

在车上,父亲看到我背着背包、水壶、粮食袋和轻武器,一边指挥部队保持战斗队形,一边喊口号给大家鼓劲,努力不让任何一名战士掉队。在数十公里的拉练途中,官兵时而急行军,时而伏击战,作战的味道很浓。开饭的时候,大家就地而坐,吃的是面包、榨菜加白开水。平时瘦弱的我,此时在父亲的眼里,就是一位有责任心、敢于战斗的指挥员。

拉练回营后,已经是夜里10点多,父亲把我叫到他的宿舍,给我倒了一盆温水,让我洗洗脸早点休息。我说,现在还不能休息,等会儿要去查铺查哨,还要把这次拉练总结写出来,明天到团里汇报。

父亲说,他知道当兵辛苦,但没想到是真的24小时“不下班”。后来,父亲还在训练场上观看了我组织官兵训练的场景,当我做队列训练、枪械操作等示范动作时,父亲聚精会神地看着我做完每一个动作。看到以前在农村老家只会拔草、放羊的农村娃,如今成为了部队带兵人,父亲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这次来队住了半个月,他每天努力学习军人的工作生活日常,比如在宿舍里学习站军姿、唱军歌、整理内务。到了离队的时候,父亲一再叮嘱我,如今你当连队主官了,千万不要骄傲自满,一定要谦虚谨慎,多干出点成绩,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军队的恩情。

父亲离开时,我把父亲送到老乡返程的车上,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父亲透过车窗,挥手让我回去,也是强忍着泪水。我想,我和父亲的眼泪,包含了分别的不舍和对彼此的牵挂。

此后,父亲因为身体原因,再也没来过部队探亲,但他在老家一直保持着部队整理内务的习惯,而这一习惯正体现了他对军人的致敬和对儿子工作的支持。

本期《军旅文学之窗》栏目

作者:张凤波

主播:笑睿

编辑:郝志宏 笑睿

主编:杨鸿

编审:吕锡成 谭淑惠

标签: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