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履职的第十一年,上百条建议被相继提出。在他的“履职答卷”中,乡村振兴、基层医疗、互联网+、中医药产业都是关键词。
【资料图】
构筑“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农村的耿福能创办四川德昌中药材收购门市部,从药材收购起步,在大凉山开启创业生涯。这是好医生集团的前身。
“从群众中来,也理应到群众中去,好建议就要从一线来。”耿福能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耿福能每年两会前夕都要前往大凉山走一走、看一看。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耿福能奔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工厂、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调研,走进田间地头,与当地群众广泛交流,调研特色产业发展。
通过深入调研,今年,耿福能将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
“建议以各县中医院为核心,建立健全‘县-乡镇-村’卫生院中医医疗体系,把更多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耿福能表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药在防病、康复和慢性病的治疗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进一步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耿福能提出多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中药材采购质量的监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室中医诊疗和康复保健科室建设,鼓励和支持有特色疗法的基层中医诊所发展;鼓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基层群众定期开展义诊、中医健康讲座等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在耿福能的建议中,还提出构筑“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一方面,以基层卫生机构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中医药健康大数据;另一方面,建立智慧中医药疾病预防和辅助诊疗系统,为基层提供中医特色防治服务。此外,还可建立基层医疗与三甲医院的联动平台,开展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线上智慧医疗,使中医药优质资源可以惠及更多群众。”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接受《做客央广网》节目专访
围绕科技、机械、人才做好“农”字文章
在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行动号召指导下,自2014年开始,耿福能带领企业实施精准扶贫,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组。
“中药的第一车间在土里。”继附子基地后,好医生集团把适宜的特色中药材品种在凉山彝族自治州9个县推广种植,到2020年种植面积已突破3.2万亩。如今,好医生“第一车间”不仅成为凉山一道风景线,在全国也烙下足迹,在国内5个省16个县带动种植中药材突破5万亩。
基于好医生集团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实践经验,耿福能建议建设大农业大科技,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重点产业的科研投入,建设“地方+基地(园区)+企业+院校”科研联盟,助推乡村振兴跨越发展。
在他看来,需要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科研平台优势,聚焦特色农业土壤、种源、产品、技术要素进行科技攻关,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供应链。在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的基础上,应注重科技成果输出、科技技术应用、科研院校合作帮扶、科技企业入驻、科研人才培养,在重点区域打造科技“活水源头”。
耿福能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还应在大机械大产业上下足功夫。“建议相关部门研发更具针对性的智慧农业机械,支持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运用,因地制宜推广智慧农机设备和数字技术。”
对应工具的智慧化、数字化,耿福能表示,还应培养壮大农村乡土人才队伍,让人才为乡村振兴持续“蓄能”。
从具体路径上,耿福能认为,应鼓励专家、技术骨干和科技人才下沉到乡村基层,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生产方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或种养大户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引导相关学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等建立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目录,组成乡村振兴的科技服务队伍,为农村地区提供科技培训、科普讲座、产业指导等科技服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