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甘肃会宁驻村干部唐明明:用“力”惠民生 用“心”抓实干 用“情”暖民心

“今天又要回白银喽,车上除了我这个驾驶员之外,已经被飘着清香的新鲜蔬菜装得满满当当的了……嘿嘿,各位亲,请耐心等待一下,您订的菜马上就配送到家喽……”这是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镇双庙村驻村干部唐明明朋友圈发布的最新内容。

唐明明是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第三冶炼厂职工,也是厂里出了名的业务骨干和文艺骨干,虽然已年逾四十,但仍然朝气蓬勃,干活风风火火,被大家称为“四十岁老小伙”。2020年,因能力出众、敢于吃苦、乐于奉献被选派到会宁县汉家岔镇双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成了一名驻村干部。


(资料图)

2020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深化之年。会宁县汉家岔镇双庙村作为刚刚摘下贫困帽子的深度贫困村,村里仍有边缘易致贫户1户3人,监测户8户38人。脱贫成果仍需进一步巩固,唐明明深深明白此行任重而艰苦,要想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就要想方设法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这无疑成了他驻村工作最大的挑战。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唐明明深入户内摸清户情,了解原因,积极开拓创新,转变工作思路,助推农产品打开销售渠道,以促进消费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唐明明入户了解情况(央广网发 陈磊 摄)

刚开始驻村,唐明明就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将双庙村的每一个角落跑了个遍,车走不了的地方就用两条腿走,何岔、黄川、结桃、咀头、上王、石咀、双庙、硬坡8个村民小组的399户人家,不到半年时间他跑了一多半,对“锁门户”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情况,9户“三类户”更是有时间就入户详细了解情况。他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虽然国家的各项帮扶政策力度很大,但就如何把好政策变成实实在在的实惠,仍困扰着很多群众。

大棚蔬菜种植户王平华就和唐明明聊起了一段自己的经历。2020年,他承包了村集体的3个大棚种辣椒,虽然是第一次种大棚,但通过王平华的仔细照料,辣椒迎来了大丰收,一次就能采摘近两千斤。可是当他拿到市场去卖的时候,因为气候等原因他的辣椒晚熟,又不懂行情,成本价一块钱左右的辣椒最后两三毛钱都没人要。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村集体的二十个大棚就没人愿意承包了。通过这件事唐明明发现,在农村,群众有品质好的农产品却因为缺少好的营销手段和销售渠道,而得不到收益,甚至有可能亏损,对农户发展种养殖业的积极性打击很大。

作为没有干过一天农活的“城里人”,为了解决蔬菜大棚承包难和农产品销售难题,他一方面认真向村支书和有经验的农户请教,怎样才能调动大家种植大棚蔬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上网查询相应的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分析双庙村蔬菜产销不畅的问题。一番研究后唐明明发现,一是双庙村受地理环境影响,主要蔬菜品种辣椒、西红柿、茄子等成熟期较晚,且未形成规模和品牌;二是交通不便,主要销售地距离双庙村较远,且多为山路,对比其他地方的蔬菜,成本上去了,销售价格却没有优势。要想破解双庙村的这两个“难”题首先要解决销售渠道。

为彻底解决双庙村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唐明明和双庙村驻村工作队、双庙村“两委”找准症结,连开“三副药”,用实际行动帮助销售农产品。

唐明明利用直播帮助农户销售(央广网发 陈磊 摄)

2022年春季,在唐明明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先出资垫付帮助农户购买地膜和蔬菜秧苗,期间全程参与种植、浇灌、锄草等工作,蔬菜全部成熟时,驻村工作队承包全部的后期销售工作,为农户专心种植蔬菜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唐明明利用自己的人脉积极联系派出单位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第三冶炼厂和白银市、定西市、会宁县的蔬菜批发商,通过免费送货上门和采摘后3小时送达的优质服务,使得双庙村的蔬菜产品一度供不应求。不到两个月共计销售辣椒12000斤,农户收益2万多元,大大刺激了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为农户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唐明明带领驻村工作队尝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驻村工作队员通过微信朋友圈、直播平台实时发布蔬菜生长过程,让大家见证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让周围的朋友们从好奇、新鲜到关注,增加代入感,了解到双庙村蔬菜全程有机种植,持续扩大双庙村绿色无污染蔬菜的优质品牌影响力。再通过网上订购、直播代销,每周五由工作队员统计好集中进行采摘,利用周末免费送货上门。

此外,利用旱地马铃薯口感沙糯的优势,积极联系帮扶单位,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免费上门收购,使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卖个好价钱。2021年共帮扶销售马铃薯50000斤,通过网络平台销售1000斤。2022年马铃薯还未成熟时就已完成订购50000斤,双庙村的绿水青山慢慢变成了农民稳定增收的金山银山,群众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标签: 销售渠道 第三冶炼厂 有色金属公司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