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第五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结果揭晓


(资料图片)

“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今年迎来五周年。每年评选出的十大创新举措,都代表了当年上海医改的热点和航向,坚持办好这项活动,其目的是挖掘发现医改模范,鼓励先行先试,颂扬先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医改经验。

第五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全市各办医主体、医疗卫生机构踊跃推荐、积极申报,共57家单位推荐申报63条举措,经8月初评,遴选产生了26项入围举措,于9月16日在“健康上海12320”微信平台发起网络投票。

今年评选出的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突出上海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聚焦重要民生问题。同时,本届评选工作也进一步前瞻了上海深化医改和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标。这些获奖项目凸显了融合性,不少举措聚焦“体医融合、医养结合、康养融合”等,强调防与治的“共生”,从生命全周期的角度,优化健康服务,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健康上海建设,“体医融合”是难点之一。2020年,上海杨浦区和上海体育学院“区校联动”打造基于健康医保理念的“社区运动健康师”,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杨浦区医保、卫健、体育等部门打破边界,与体院在政策制定,经费设施投入,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整合。在社区组建“家庭医生+社区运动健康师(由体院专家团队组成)+社区工作者”的“三驾马车”,在对象筛选、运动干预方案制定、活动召集实施、随访评估方面分工协作。两年来开展宣教160场次,受益市民6000余人次。对6个街道8个试点人群,共230名慢病、职业人群开展了2600人次持续精准的健康干预,取得显著健康绩效。同时,杨浦区推动7项运动康复手段获医疗技术认证,实现“体转民”,初步构建了多元参与运动促进健康的“杨浦模式”。

医疗与养老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围绕老年患者就医需求,持续推进智慧医疗适老化升级。2021年3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以“老年友好医疗”为发力点,以“数字化转型”为着力点,以“互联网医院”为落脚点,与市民政局携手打造“互联网医院+养老院”智慧医养服务新模式。通过创新8大“适老”专属服务,使养老机构老年人足不出“院”甚至卧病在床,也可享受三甲医院专家“面对面”的优质诊疗服务。首批试点机构服务覆盖率达83.7%,就医满意度达99.2%。该模式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十四五”末计划将覆盖上海市200家以上养老院,进一步深化医养融合内涵,提升养老院服务能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化“数字鸿沟”为便捷高效“数字红利”。

近年来,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青少年精神障碍存在巨大治疗缺口,医疗与教育部门如何携手破题,成为新考验。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从公卫三级预防理念入手,推进基层医防融合管理,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7名儿少精神科专家与教育局签约成为“心理顾问”,探索“前端科普宣教-中端识别指导-后端综合干预”模式,与心理教师、咨询师、社工组成多学科团队,将学生危机预警事件精准分为3类,形成“PII”(预防-识别-干预)路径,一旦接报预警事件,心理顾问第一时间提供专业指导,并酌情开辟就诊绿色通道,有效破解“看病难”。卫生、教育、政法和民政加强合作,健全覆盖全区公民办初中的“家-校-医-社”网络,年均服务超过2.2万人次,校园危机联合干预率和成功率、预防自杀和自伤行为成功率皆为100%,年均抽样满意度超过99%。

除此之外,打造专科诊疗+脑健康筛查管理的双重模式,实现“从医生集团到实体医院办医探索”的上海冬雷脑科医院;为上海参保人再增加一份高额普惠保障的“沪惠保”;数字化转型重塑上海“智慧急救”体系的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上车即入院”等项目也是真正代表上海水平、成果惠及百姓的医改举措,为上海乃至全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附】“第五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获奖名单如下:

标签: 上级主管部门 市民政局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