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奋斗者·正青春】李钧:传递正能量 执着追梦人

从“毛头”战士到军中名家,从相声小品创作到原创歌曲和新颖的微电影系列,从贴心服务战士到传播法院好声音,一路坎坷走来的历程,一颗进无止境的心,鞭策着他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他就是李钧,一个通过文艺作品讴歌时代传递好声音,展现正能量的“追梦人”。

绿色军营,让梦开始的地方


(相关资料图)

谈起对文艺的“狂热喜爱”,李钧幽默地说:“我对这个‘业务爱好’,就像结婚仪式上,新郎对新娘的承诺一样,‘携手一生,永不分离’”。

1990年身披大红花,光荣入伍后,绿色军营便成为他“小小梦想”开始的地方。军营的官兵情、战友爱,火热的训练场这些都给了他创作的灵感,让他甘愿为战士服务,甘愿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战士的业余文化生活,甘愿成为一名实实在在地为战士送欢笑的人。

“当时部队要成立一支军乐队,从我们1000多名新兵中挑选队员。谁知道这一不留神,我就中了‘头彩’被选出来吹奏小号。”3年军乐队的基层体验,李钧对军营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战士有了更多的爱,随之,一个个反映军旅生活的作品,为他追逐梦想插上了双翼。小品《献礼》《未来的嫂子今天到》《最后一个军礼》等作品在军营晚会上传递战士的心声,在《战友报》上发表给更多的战友们带来欢乐……

后来,李钧考上了军校,在军校他抽时间系统学习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表演和欣赏。成为干部后,随着对部队生活的了解加深,以及自身策划、导演文艺演出等阅历的增长,他开始钟情于曲艺类作品创作。他坚持写兵、唱兵、演兵,让战士的情、战士的爱、战士的奉献立体生动地展现给人们。他曾先后在《曲艺》等军内外报刊发表作品并获奖,其中小品《三个“吹灯兵”》参加中国曲协组办的“丝路乡音”全国曲艺有奖征文大赛并荣获二等奖,刊发于《曲艺》杂志2004 年第一期。2003年他作为唯一的一个部队代表,参加了中国曲协组织的“全国中西部曲艺创作学习研讨班”并成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金色天平,为梦插上翅膀

脱下军装,身穿制服。2004年12月,李钧进入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又在思索着,“人们了解法官的真实生活相对是很少的,而一部成功的作品,却能立体展现法官的精神风貌,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怎样才能把文艺作品与法院工作相结合,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法官,传递正能量呢?”带着这一想法,一个个挑灯之夜,他扑下身子干了起来。小品《法官妈妈》《法官与老板》《非常调解》《家有纪检干部》……通过一幅幅人物鲜明、事件鲜活的作品,李钧为法院工作打开了一扇别样的窗口,让正义的阳光直通百姓心底。

敬法官、爱法官、写法官。“随着文艺形式的不断创新,2014年9月,我将《法官妈妈》制成了微电影,作品既体现了法院司法为民,维护百姓合法权益,传递正能量的建院思想,同时又折射出法院注重抓好文化建设,向社会展示了法院、法官良好的形象,受到了一致好评。”李钧说,由他创作的微电影《别样的女法官》荣获第四届全国法院“十佳微电影大赛”优秀奖;《42颗钻石》荣获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猎鹰》荣获全国法院第七届金法槌奖执行单元“十佳微电影奖”;《向幸福出发》《42颗钻石》《攻坚》分获全国法院第七届金法槌奖评比优秀奖;《黄金72小时》荣获中央政法委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大赛“优秀剧本奖”……这些作品塑造了“粉面女包公”燕子法官;扎根基层15年实践“民事直说”的李红法官;探索“控辍保学”实现法治扶贫的林茹燕法官及不畏黑恶势力完成执行攻坚的布日古德法官等,把法官司法为民的形象传得更远,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更大,人民法院为人民的宗旨体现得更加明显。

弘扬正气,梦想在这里升华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会会员、第五第六届山西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山西省音协会员……如今,随着一次次“梦想舞台”的不断历练,李钧在圈内已然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名家”。 从策划到编剧,从导演到指导,法院系统的文艺活动,李钧是不可缺少的“全能选手”,就连全市一些重大的文艺演出中,也活跃着李钧的身影。他把视角放在基层的百姓,专注于反映烟火情、百姓声和带着泥土味儿的赤子情怀。

面对组织的褒奖和大家的赞誉,留着小平头,依然保持军人本色的他,还是那样的谦逊,“还远远不够,我的作品里还有太多的不足。”他总说:“咱是一名党员,就是要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作品为党的政策发声,为社会的发展鼓与呼,为广大百姓传递正能量,为法院传播好声音。”

正如他在微电影《两当红》的主题歌《心何求》中写的那样,心何求,人生信仰不染浊,情似火,平凡点亮昨天一首幸福歌。心何求,人生信仰不染浊,爱如电,忠诚铸进国徽一首永恒歌。他就是这样,辛勤耕耘在讴歌正义好声音的路上,传播正能量的初心不改,精益求精的敬业劲力不减,好作品宣传好政策的宗旨不变,梦想执着,一路向前……

标签: 法院工作 中国曲艺家协会 绿色军营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