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大连驶入快车道 建设“两先区”

原文标题:用闯劲谋创新以创新赢发展

[关键词]“闯”与“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谢小芳杜杨楠

巴家伟许晓楠

播下“金种子”壮大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迭代更新步伐,锻造夯实的经济硬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先试“蹚”新路,以“硬措施”抓好“软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用闯劲谋创新,以创新赢发展。科学高效、卓有成效的创新举措,闯出了大连振兴发展的新路径。今年以来,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目标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号召和要求正在不断变为落实与行动。顶层设计、全民行动,上下同欲、勠力同心,让各条战线上的奋斗者迸发创造活力、以实干砥砺前行,在协同发展中勇担使命、主动作为,交上一份优异的新时代答卷。

闯新路——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用智慧城市满足群众需求

中山区桃源街道洪顺社区桃仙街一处居民楼,新装的电梯年前投入使用,楼里的居民过了一个欢喜顺畅的新年。协调邻里、讲解政策、全周期跟进电梯安装,社区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上门解答疑问,家住7楼60岁的金莉连连称赞:“电梯解决的是几户人家的出行难题,但关系到的是百姓最真切的需求,这是住户最大的心愿,我们打心底里很感激很感动!”金莉说,楼里大多是来帮忙看孩子的老人,年龄大了上下楼不方便,对政策理解也有困难,工作人员就放弃休息时间,全天候答疑解惑,为的就是尽快让大家用上电梯。“这几年大连的发展变化让我感到很暖心。城市智能化越来越关注基层居民的细微需求,让生活品质更高的同时并没有把我们老年人丢下,生活是越过越有滋味了!”

家门口的政务服务驿站,让人们少跑腿快捷办事;智能健身设施、太阳能充电座椅,让生活更加健康低碳;“和合大院”居民以自治模式共建美丽家园;智能垃圾分类,推动可持续发展。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个工程的背后,都离不开对群众的需求进行反复调研和考察。金莉说:“老百姓的心里都有杆秤。很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遇到这样有责任心有耐心的工作人员,真正为居民着想,踏实办实事!”以中山区为例,全区通过加快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75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615项事项实现“零跑腿”。同时,将住建、执法、教育、人社等职能下沉网格,完善16个大类247个网格管理事项清单,网格员依托“一张网”智能终端开展基层治理服务工作,让智慧治理工作真正直通居民群众。今年,中山区将继续推进数字技术与政府服务管理深度融合,研究构建跨领域基础大数据平台,优化“大数据+网格化”管理,着力推进解决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民生相关问题。

“现在来办事,不用东找西找了,增加了综合窗口,一个窗口就能解决全部事项,真是一个便民的服务举措。”市民孙丽丽说。2月28日起,大连市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改革升级版正式投入运行,站在用户体验角度,分别设置了通办综合窗口、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综合窗口,涵盖了36个部门的1047个事项,提高了审批事项集成度和共享度,使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更高效,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点赞。今年我市以“行政审批进入受理程序难”问题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中心的“综合窗口”改革,将在全市218个基层派出所及重点社区警务室设“综合窗口”,将社区各类党务、事务、服务岗位整合为“全岗通”岗位,全面实现“一窗受理”和“受审分离”。

闯新路——

创造新型政商关系

用应考心态对待企业要求

承诺掷地有声,践诺雷厉风行。“工商联作为出卷人,书记市长作为答卷人,民营企业家作为阅卷人,每月为企业解决十件实事,畅通党委政府和民营企业的沟通渠道,切实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去年9月,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玉亭亲自谋划,我市创立了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建立民营企业诉求直达市委市政府的便捷通道,切实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大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当时,我提出渤海大道多年未贯通影响周边企业人员通勤和物流问题,”时隔数月,大连市工商联副会长、大连三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冬仍然记忆犹新,“没想到市委市政府这么重视,很快就得到了答复。市委书记不仅开会专题研究这个问题,还深入施工一线现场办公,对影响工期的难点仔细研究,提出解决对策。”通过此事,他亲身感受到民营企业诉求无障碍、问题有人管,感受到市委市政府为民营企业办实事的决心和诚意,身为浙商的他也坚定了在大连发展的信心。

我市共有近80万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贡献了全市近60%的税收、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是大连振兴发展的有力支撑。大连市中小企业联合会会长、大连巅峰集团董事长徐德贵感慨颇深:“市委市政府区分‘亲’与‘清’的边界,甘心当好‘店小二’,以‘有为政府’服务‘有效市场’,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的创新举措,办的是实事,解的是难题,给了中小民营企业极大的支持与鼓舞,新型政商关系厚植了营商环境的养分,让我们真心感受到,政府和企业真的是一家人。这些创新举措可以说是一座服务企业、同频共振的‘连心桥’。”

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坚持把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营商环境工作的第一标准。市生态环境部门及时转变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全力营造文明规范、简约高效的监管环境,坚持服务和监管“两手抓”,强化对企业的精准帮扶,建立“一企一档”、实施“一企一策”,推行普法式、提醒式执法,变以往的“企业问我”为现在的“服务上门”。“从‘企业问我’到‘服务上门’,看似简单,实际上是质的转变,对于我们企业针对环保问题的治理、改善和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而不是说我就是来执法的,就是对与错。现在不单单是告诉我们对与错,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对在哪儿?怎么样还能更好;错,错在哪儿?应该怎么样去纠错、改正,然后达到更好的效能。”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成表示,“通过这样的现场帮扶,引导我们企业积极开展减污降碳,促进守法经营,而且提质增效,从而又进一步落实了主体责任,也提升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大连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商会对大连发展充满信心。希望今后大连能进一步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稳定中小企业发展预期,为大连增加更多动力源。”大连江苏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韩春明诚恳地表示。

闯新路——

创立清晰发展目标

用奔跑之姿展现城市预期

“要实现‘万亿GDP城市’的目标,未来三年大连全市GDP平均增速至少在8.2%以上,有一定实现难度,但大连是有底气的。随着我市各方面资源调动能力的增强、有效投资活力的提升,将支撑经济发展朝着既定目标强力迈进。”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学仁说。

当前,大连已进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目标的提出,是事关大连发展预期和城市地位的重要决策,加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是新时代大连重塑形象、再创辉煌的关键。一季度全市签约和开工项目472个,总投资3497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8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二季度全市拟签约和新开工项目766个,总投资513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奔跑的大连,奋进的大连,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让人们对大连美好未来的预期更加清晰、坚定。1月3日,《经济日报》报道了全国各地重点工程实现的新进展,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成为其中亮点。2022年是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项目建设关键之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月8日,《光明日报》刊登报道《守正创新活力涌流——大连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展新貌》,讲述了我市文艺工作改革发展创新之路,为大连“两先区”建设鼓与呼。2月14日,《经济日报》头版聚焦大连营商环境,刊登文章《大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报道了我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作为虎年“第一会”,以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的微火之光,迸发更强劲的崛起之力。3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听,工业经济奏响“春之曲”》的文章,将目光锁定在辽宁大连、上海、安徽合肥、甘肃天水等地。长篇报道中提到:辽宁大连恒力聚酯科技产业园——加速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业集聚。恒力聚酯科技产业园项目聚焦高品质、低碳化、绿色化、智能化,将利用产业园现有石化、化工产品,丰富、延伸产业链条,并带动高端能源装备等产业集聚发展。3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整版篇幅聚焦大连金普新区,刊登报道《大连金普新区:山海关不住金普向未来》。2022年,大连金普新区将跑好“双高发展领跑年”,描绘经济社会发展新画卷,以奋进之姿奔向未来……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