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1.5%;PPI环比下降1.2%,同比上涨10.3%。2021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9%,PPI同比上涨8.1%。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数据时表示,12月份,一方面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价,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另一方面,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叠加受原油等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工业品价格有所回落。
CPI处于温和通胀区间
董莉娟分析,从环比看,CPI由11月的上涨0.4%转为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环比由11月上涨2.4%转为下降0.6%,影响CPI下降约0.1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11月持平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涨幅比11月大幅回落11.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由11月上涨0.3%转为下降0.5%,其中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5.4%和5.8%。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同比看,12月CPI上涨1.5%,涨幅比11月回落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由升转降。
付一夫举例称,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6.7%,降幅比11月扩大4.0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到生猪加快出栏增加供给、腌制腊肉接近尾声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同时鲜菜价格受上市量增加的影响有所回落。非食品类价格则保持了温和上涨的态势。
“2021年我国CPI同比增长0.9%,低于全年增长3%左右的预期目标,说明我国去年整体处于温和通胀的运行区间,物价总体稳定。”付一夫分析,2021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9%的低位,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拖累了食品项。二是全年消费复苏进度相对缓慢,动力不足,致使核心CPI修复程度较弱。数据显示,12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与11月相同。
工业品价格有所回落
董莉娟表示,从环比看,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煤炭价格继续回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8.3%,降幅扩大3.4个百分点;煤炭加工价格下降15.4%,降幅扩大7.0个百分点。此外,冬季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需求偏弱,价格有所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1.4%。同时,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走低,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
“12月PPI同比和环比均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尤其是环比年内首次下降。”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PI涨幅下降,受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因素影响。从供给端看,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加大,煤炭价格回落,随着价格传导进程继续,中游原材料和下游加工工业价格降幅小于上游采掘工业,带动中下游生产回升,工业生产总体景气度较高;从需求端看,冬季钢材和水泥等建材需求偏弱,拉低了中游商品的价格。另外,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也比11月有所回落,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减轻。
“从2021年全年来看,工业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且具有持续性。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需求复苏节奏均快于供给修复。”陶金进一步分析,疫情反复和能源政策调整持续抑制了原材料和能源的供给,而国外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创造了额外的货币供应,国内通胀输入压力加大,而下半年减碳和限电停产对国内煤炭价格产生一定扰动。去年年底,随着能源政策的调整以及保供稳价措施更加到位,能源价格回归常态,拉动了PPI在年底两个月连续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