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主营日系高端女装业务的日禾戎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戎美)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淘系女装第一股”。戎美在获得资本助力的同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当下新锐品牌层出不穷,竞争压力逐渐变大,如何保持竞争力,增强用户黏性,维持消费者忠诚度,继续讲好盈利故事,成为戎美需要思考的问题。
戎美上市
招股书显示,戎美成立于2012年,目前拥有一家淘宝店铺“戎美高端女装”,两家天猫店铺“Rumere旗舰店”“Rongmere旗舰店”,以及一家微店,店铺粉丝数量累计超过500万,年营收超8.5亿元。
近年来,戎美通过主打日系高端女装的定位,以及秒杀的购买方式,几度成为淘宝女装销售第一名。2015年,戎美登上淘宝女装第一的位置,店铺成交额超亿元;2019年4月,其在女装排行榜中位列第八,仅次于UR、ONLY等快时尚品牌。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戎美实现营收7.04亿元、6.94亿元、8.51亿元;实现净利润1亿元、1.1亿元、1.62亿元。今年1-9月(前三季度),其营收为5.48亿元,同比增长12.52%;净利润为1.14亿元,同比增长34.82%。
戎美在招股书中强调,集团主要竞争力在于企划设计和供应链管理,但高度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外协生产的供应链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建设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线下展示中心等,从设计、制造到渠道的铺设进行全面升级。
优势在哪儿
实际上,早在戎美登陆资本市场之前,韩都衣舍等淘品牌便开始谋求上市。但上市并非易事,2016年12月,韩都衣舍登陆新三板后又谋求主板上市,却在今年5月撤回了上市申请。
优意国际CEO杨大筠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随着年青一代消费力量的崛起,他们更关注个性化消费,像韩都衣舍这类韩系、日系的风格逐渐被弱化。当下,简约小众的服饰风格占据主流市场,这正好给了戎美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产品方面,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和一味追求潮流的快时尚品牌不同,戎美专做价格相对较高的女装。一件外套售价超千元,针织服装的价格也在几百元,整体高于优衣库、ZARA这类快时尚品牌。
除了价格略高外,戎美不同于快时尚品牌主打爆款、潮流款的经营路线,而是以基本款和经典款为主。从其淘宝店铺名“戎美高端女装”也可看出其市场定位。有消费者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戎美的服装都是基本款,虽然价格偏高,但可穿时间长,不易过时。
在市场方面,一般原创服装品牌最大的问题就是上新慢、库存大。在杨大筠看来,如何有效完善服装的供应链,是品牌能否成功“破圈”的关键。真格投资总监匡薇则认为,服装行业最大的痛点是库存问题,90%的服装品牌都“死”于库存问题。
而靠互联网起家的戎美,借助预售方式收集用户反馈的需求,建立柔性供应链,从而实现服装行业“小订单,快反应”的互联网新零售模式。
此外,在淘品牌日渐式微的当下,播品牌成为一股新势力开始崛起。戎美也紧跟市场变化,加入直播带货的队伍中。公开资料显示,去年2月,戎美开始了第一场直播,最初每场直播有二三十万人次观看。7月11日,戎美直播间的观看量突破380万在线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女装品牌的忠诚度一直不高,为此,戎美花了大量精力在用户运营上。戎美创始人温迪也经常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与粉丝互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商报记者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看到,有多位KOL(关键意见领袖)为其进行品牌宣传。
如何继续讲好盈利故事
虽然戎美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获得了资金和口碑,但在网红品牌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何保证竞争力,增强用户黏性,维持消费者忠诚度仍是其需要思考的问题。
京东首席战略官廖建文表示,每三到五年,流量场会发生一个大的变化。
当下的服装新品牌都是跟着流量走,渠道红利在哪里,品牌就去哪里找流量。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旦线上流量场发生转换,品牌重新获客的成本就会加大。因此,线上起家的淘品牌要结合线下店铺一起做,以提高曝光度、提升用户体验感,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同为淘品牌的bosie,不仅获得了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还多次邀请KOL进行探店活动,积极布局数字营销渠道,提升消费者黏性。
“服装品牌做起来容易,但要长期做好会很难,这并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生意。”杨大筠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消费者是在变化的,品牌要不断推出新创意,迎合大众的消费需求,否则很难拥有高的用户忠诚度。“如何保持用户的认同感是服装品牌溢价的关键。”杨大筠说道。
业内普遍认为,传统服装品牌赛道愈发拥挤,这让淘品牌有了面向大众市场的机会,但上市只是第一步,想要继续讲好盈利故事的难度不小。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戎美自身发展存在不足外,服装行业整体表现也并不理想。有专家预计,今年服装行业整体营收至少减少4000亿元,整体市场规模或缩水15%,大多数服装品牌都面临风险。
戎美方面表示,如果未来其未能准确把握消费者偏好、流行趋势等因素,可能导致公司存货滞销,造成公司营运资金被占用、公司运营效率降低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显著增加的风险,这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