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养老压力加大 退休时如何面对养老金不够的问题?

我国养老现状如何?如果用一句话描述:80、90后这代人,等到退休时如何面对养老金不够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邮储银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刘丽娜、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第四届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养老压力增大

数据显示,30年后,中国或出现“一个在职员工养一个退休员工”的情况,极大增加了养老压力。不过,目前的数据尚对“一个人养一个人”的模式提供不了支持。

《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显示,2020年城镇企业职工登记参保人数是2.76亿人,到2050年将提高到3.4亿人,30年里仅仅增加7000万人左右。

至于退休人数,2020年年底是1.06亿人,2050年将提高到2.7亿人,增加1.7亿人。

根据上述数据得出的参保赡养率2020年为38.3%,到2050年将提高至81.8%。

“赡养率的倒数是抚养比,抚养比即是指几个人养一个。如果按照2020年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计算,是2.6个人养活1个人,到2050年将提高到1.2个人养活1个人,就业人口的压力提高了一倍。”郑秉文说道。

如果按照实际缴纳的“缴费赡养率”(到2050年该数据为96%)来计算,由于其倒数接1,也就是说,“30年后的今天,几乎是一个人养一个人。”

如果30年后,真正出现“一个在职员工养一个退休员工”的模式,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之间的比率)需要和养老金缴费率完全画等号。

“如果替代率维持46%不变,缴费那边的人必须得缴46%。而目前雇主和雇员的缴费率从前年的28%,下降到了现在的24%。可是缴费赡养率表明,如果养老金缴费率不达到46%,养老金替代率必须下降。”郑秉文说道。

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确实能减轻在职员工的压力,但这也就意味着,退休以后能拿到的退休金也在减少。所以替代率的下降空间还有多少,仍旧留有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缺口也在逐渐扩大。

郑秉文说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现在为4.8万亿元,到2027年将达到峰值,从2028年开始收不抵支,从此以后(增长)会一直为负数。那么假定我们用这些余额每年填补缺口,填补到2035年的时候,余额就会用光。”

发展养老二、三支柱

养老问题何解?多位专家表示,方法无非在于夯实社会财富,让更多资金流入养老领域;发展养老资金的第二、第三支柱。

养老第一支柱是指法律强制的公共养老金,采取“现收现付”制度;第二支柱指企业个人共同缴费的职业养老金计划;第三支柱是基于个人意愿和完全积累制的个人养老储蓄计划,由个人自愿缴费。二、三支柱均为“积累制度”。

事实上,为应对养老问题,从2019年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印发了关于养老金改革的一系列文件。

比如《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提出“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2020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今年1月,中办、国办又提出“提高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权益投资比例,开展长周期考核”;“要加快发展多层、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今年两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郑秉文归纳指出,中央一年半的所有政策动态指向两个关键词,一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第二个是建立多支柱养老金体系,也就是发展第二、第三支柱。

再直白点说,发展养老金二、三支柱,用它来夯实社会财富储备。而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储备的核心资产就是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资产。

以美国为例,其第二、第三支柱在整个养老体系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刘丽娜总结了美国养老体系的几个突出的特征:其三个支柱的比例为1:6:3。大家耳熟能详的401K、403B这些产品的账户,已经达到16万亿美元,这些数据囊括在第二支柱里;而美国第三支柱下的账户规模十年异军突起,达到了8万亿美元。

第一支柱在美国整个养老金体系的占比越来越小。

刘丽娜指出,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二、三支柱的发展滞后,可持续存在隐忧。养老金的充足、可持续、完整都与均水差距较大。

而个人养老金体系的建立是非常复杂的,首先要在账户层面、在商业银行建立一个非常复杂的账户体系,这个账户体系可能需要开户、缴费、查询、托管、支取、监管、税收方面形成一个闭环。

这个体系的复杂之处在哪儿?

刘丽娜梳理了相关监管制度后指出,这里至少包括了机构的准入、客户的准入、投资的制度、信息披露、产品托管、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等。参与监管机构也是形形色色。

“我们当时评估了一下,如果在中国建立个人养老金体系非常难,起码在监管机构的协同上就要花非常多的时间。所以对这个体系的建设,我们当时不是非常乐观,这是第二个短板。” 刘丽娜说道。

商业银行参与空间大

刘丽娜表示,商业银行参与程度低,导致从储蓄向养老资产转化渠道不畅,是养老体系建设面临的又一问题。

但是,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一系列天然条件,在养老金体系建设中,又有着天然优势。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一切金融服务的入口都是在账户。

“所以我们现在没有把个人储蓄向养老资产打通,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商业银行参与难度大,或者说没有起到充分的作用。”刘丽娜说道。

此外,中老年客群最为熟悉、最为信任的金融机构就是商业银行,该优势也是其他金融机构不能比拟的。

以邮储银行为例,总计四万多个物理网点,99%都是在中国的县市,而70%的网点是在县乡。

正是由于这样的结构,邮储银行11万亿元的负债里将10万亿元、也就是约90%来源于零售端。

刘丽娜说道:“(这种情况)在同业市场非常少见。90%的存款负债又来源于个人。而这些个人负债里,接10万亿元的存款里面,50岁以上的客群占比接一半。所以邮储银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老龄化的银行。

刘丽娜总结道,老年群体长期以来对于银行的信赖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这种养老和养老客群血脉相通,是很多商业银行存在的优势。

张健华表示,为了服务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商业银行更多扮演的角色是账户,就是托管资产,保证这种资产真正配置到一些符合规定的产品中。

因为任何一个客户要想理财,比如买保险产品、信托产品、基金,没有银行账户是做不到的。

“商业银行针对养老金融产品的特点,我个人认为可能面会更宽一些,因为我们的产品可以从储蓄存款,即相对更加安全的金融产品开始设计。因为商业银行有储蓄功能,也只有商业银行可以用表内的资产承担财富管理。当然了,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短板,需要我们用大量的资本去支撑,即所谓的重资产运营,重资产业务有重资产业务的弊端,可能在估值方面会低一些,不如其他的轻资产机构估值高。”张健华说道。

张健华表示,把客户留住、成为银行自己的客户,这个是核心。

标签: 养老压力 养老金不够 企业职工 参保人数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