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5月份CPI同比上涨1.3% 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期一系列数据显示,输入通胀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复杂在增加。

6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不及市场预期。此前,由于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并已导致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的上涨,舆论普遍担心输入通胀将由上游原材料价格传导至下游消费品。

但与此同时,PPI则仍在上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PPI同比上涨9%,涨幅扩大2.2个百分点,创下自2008年10月以来新高,PPI和CPI之间的“剪刀差”也因此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表面上看,输入通胀从PPI向CPI的整体传导并不十分明显,在细分数据上仍可见其魅影徘徊:因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的持续下降,5月份CPI数据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7%,同比上涨仅0.3%,尤其是比重较大的猪肉价格下降23.8%,影响CPI下降约0.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则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5.5%、1.5%和0.7%。

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某论坛上表示,期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全球通胀水短期上升已成事实,但对通胀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他还指出,外部的疫情形势、经济回升、宏观形势和宏观政策等都有不确定,对来自各方面的通胀和通缩的压力均不可掉以轻心。

有分析认为,易纲的表述显示出央行对短期通胀风险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一般情况下,CPI维持在合理区间的上涨有利于经济运行,这是因为,企业盈利的增加将带动劳动者收入的提高,进而推动消费增长,由此形成正反馈。因此,未来两个月CPI数据变得更加关键,首要问题是要防止其过快上涨,导致消费市场乏力、商品库存增加使得企业经营难以为继。鉴于中国经济正处于稳定复苏中,货政策的迅速转向可能不大,在消费端发力、出台更多促进政策则更为可行。

标签: 5月份CPI 同比上涨 市场预期 原材料价格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