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缺芯”困扰着全球各大科技行业 各大企业努力扩大芯片产能

全球“缺芯”潮并没有止步的态势,反而愈演愈烈了。“我们认为还需要六个月时间才能度过芯片短缺时期。”在上周末的采访中,对于芯片短缺的情况,科技公司思科CEO查克·罗宾斯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相较于罗宾斯,芯片制造商英特尔的CEO帕特·基辛格更不乐观,在他看来,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两年。他表示,在更多产能上线满足芯片需求前,供应受限的局面将会持续,“因为建造一个装配线或晶圆厂需要一段时间”。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缺芯”困扰着全球各大科技行业,原因是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在家工作和学习,导致市场对智能手机和电脑中使用的芯片等各类半导体产品的需求增加。该问题已影响到包括汽车、手机、游戏机、PC在内的产业。如今已经蔓延到了电视机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领域。

韩国首尔一家小型电视制造商指出,除非支付更高价格,否则更难取得关键零部件,“我们得调涨电视机售价,反映原料成本上涨”。现在就连洗衣机里侦测衣物重量、智能烤面包机里烤面包等处理简单作业的低利润处理器,生产也受到波及。

早在今年3月,三星电子就警告称,半导体“供需严重失衡”。该公司自4月起开始减少部分智能手机零部件的订单。除了三星电子,在韩国,还有包括LG等在内的电子企业都感受到了生产延迟带来的压力,预计这种延迟将持续到2022年。

在此背景下,受不断膨胀的需求驱使,各大企业都开始努力扩大芯片产能。本月早些时候,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表示,计划未来三年投资1000亿美元扩充芯片产能,在全球范围内选址建设新工厂。三星电子也宣布将在十年内斥资1000多亿美元扩大半导体业务。

罗宾斯表示:“目前,供应商正在提高产能。在接下来的12-18个月里,情况会越来越好。”

不只是企业开始开足马力,各国也感受到了“缺芯”所带来的深层压力。美国和欧洲都希望实现半导体的本地化制造。4月12日,美国白宫举办了企业芯片峰会重要会议,相关产业巨头均受邀参加。据悉,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AT&T、通用汽车、三星、戴尔、英特尔和台积电在内的大约20家公司高层参加了此次峰会。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全球75%的制造能力在东亚。其中,芯片代工制造商台积电和三星占据着主导地位。日前,作为美国本土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还宣布将投资200亿美元以大幅提高产能,包括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两座芯片工厂,与台积电在芯片代工业务方面展开直接竞争。

欧盟也在为芯片本土化而努力追赶。去年年底,欧盟17个国家就联合签署了《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包括德国、芬兰、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奥地利等国,计划在未来两三年内投入1450亿欧元,重点冲刺2nm制程芯片,未来减少对美国和亚洲的依赖。该声明还提到,到2030年,欧盟的半导体产量应至少占到全球半导体产量总值的20%。

不过,德国智库SNV的研究员扬-彼得·克莱因汉斯指出,欧盟技术先进的芯片代工厂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欧盟缺乏有意义的本土芯片设计市场的需求,这可能使得上述目标失败。“对于欧洲的芯片制造厂来说,目前欧洲根本没有商业案例和场景,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客户。”

他认为,与美国和亚洲不同,欧洲缺乏芯片设计行业,这使得大型芯片晶圆制造工厂缺少本土需求,难以验证成本的合理性。“就需求而言,欧洲本土市场的需求可能无法填满一个晶圆厂,意味着这些晶圆厂需要吸引外国客户,但这也是极不可能的。”

但看起来,欧盟是雄心勃勃,已经开始拉拢芯片巨头了。据路透社报道,欧盟执委会表示,4月30日,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将与帕特·基辛格会面,并与台积电欧洲总裁玛丽亚·马塞德举行视频会议,讨论欧洲芯片生产,以求减少对进口半导体的依赖。

从目前的消息看,布雷顿似乎更偏爱台积电。据知情人士透露,布莱顿与台积电将讨论在欧洲新建芯片代工厂的可能性,同时还将讨论其他可能的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欧盟的雄心,也有反对观点认为,在欧洲设立大型晶圆厂可能会被证明是一项战略失误,因为欧洲大陆既不生产高端电子产品,也没有现代化的芯片设计产业,并不具备市场条件。欧洲本土芯片制造商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早在几年前就放弃了保持领先地位的打算,如今专注于汽车等细分市场。

标签: 芯片产能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