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浙江女教师确诊癌症晚期,仅一个月就转移!医生:这类信号别忽视

浙江大健康


(资料图片)

2025

在恶性肿瘤的防治体系中,肺癌早筛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通过早筛来早期发现风险,及时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将大大提升。

11月28日,湖州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科主任沈琦斌主任医师与绍兴市人民医院胸外科科主任王海勇主任医师做客直播间,围绕肺癌筛查相关话题与大家进行深度交流。

本以为是吃坏了导致胃肠不适,谁知肚子竟一天比一天大,仅一个月时间,就已胀得像揣了个西瓜,待拿到检查报告,50岁的朱女士(化名)感觉天塌了:肠癌晚期且已出现腹腔转移。

“若不进行有效干预,生存期可能不超过半年。”浙江省中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陈贵平主任医师说,朱女士整个腹腔都充斥着由恶性肿瘤引起的积液,还有严重贫血,白蛋白指标也只有正常人的一半。

“在生命的至暗时刻,是医护人员一直陪着我,让我别放弃。”如今,顺利逃过一劫的朱女士即将出院,当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走进病房时,她说得最多的是,“希望我的经历能为更多人敲响警钟。”

朱女士为陈贵平点赞/浙江省中医院供图

女教师突然查出晚期肠癌

一肚子腹水该如何“拆弹”

朱女士从今年国庆假期开始发病,先是莫名右上腹疼痛,后痛感蔓延至腰部。起初她并没在意,以为是长期伏案工作及饮食不规律引起的连锁反应,直到肚子越胀越大,连呼吸都成了难事,到当地医院进一步检查才得知真相——肠癌晚期,并已发生广泛转移,一天天变大的肚子里全是腹水。

之后,朱女士辗转多地就医,均被告知希望渺茫,备受打击的她甚至一度打算放弃治疗。就在她手足无措时,同事向她推荐了浙江省中医院的陈贵平主任,他在复杂的胃肠肿瘤疾病诊治方面颇具经验。

“你还年轻,仍有战胜病魔的希望。”在了解来龙去脉后,陈贵平建议朱女士尽快就诊。

第二天,朱女士便从台州赶到杭州住院。在与癌症赛跑的时刻,省中医院迅速组织放射科、麻醉科、肿瘤科、妇科等展开MDT讨论,力求为朱女士制定一套缜密的治疗方案。

“患者右半结肠被多个肿块占位,其中最大的一个肿瘤位于结肠肝曲,直径超过15厘米,比拳头还宽,并发大网膜转移伴大量腹水、不全性肠梗阻。”经全面评估,医生们决定先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腹腔置管引流腹水,在改善朱女士身体状况的同时,也为后续手术奠定基础。

陈贵平(左一)在手术中/浙江省中医院供图

11月12日,经过半个月调理的朱女士终于被推进手术室。按计划,陈贵平团队切除了结肠病灶、被侵犯的腹膜、大网膜及双侧附件,后运用“加压腹腔气溶胶化疗”对肿瘤进行精准“投弹”,帮助朱女士最大限度清除癌细胞。

“朱女士的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棘手。”陈贵平说,她在术中出现输血过敏,这就意味着发生再次输血过敏风险增加,手术中每一刀都得小心翼翼来尽可能减少出血。最终,经过四个半小时的攻坚克难,这场“刀尖上的舞蹈”圆满落幕。

常规治疗方案行不通

新型“喷雾”化疗为她守住生机

陈贵平说,在朱女士的治疗过程中,“加压腹腔气溶胶化疗”这项局部化疗新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化疗通过血液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对本就命悬一线的朱女士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根本无法承受。但新治疗手段通过加压雾化让化疗药物直达病灶,用药剂量仅为全身化疗的1/10,且能更多杀灭隐藏在腹腔内角角落落的癌细胞。”

当然,想要彻底杀灭癌魔,这些努力还不够。为清除残留癌细胞、控制肿瘤复发,陈贵平团队还为朱女士安排了热灌注治疗等。

术后恢复过程也得益于省中医院中医特色护理。术后24小时内排气,尽快进食补充营养,为朱女士的抗癌之路做了扎实铺垫。“手术后,我们通过腕踝针来帮她减轻疼痛,另外还有火龙罐、失眠推拿及穴位贴敷等来加速肠道功能恢复和助眠。”胃肠外科护士长邱巧如介绍时,朱女士一个劲竖大拇指。

从生死边缘被救回来的朱女士是幸运的,后续如果定期复查没有问题,她还能与往常一样生活。但我们不能对结直肠癌心存侥幸。

作为常年和肠道打交道的医生,陈贵平提醒大家需及时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目前胃肠道肿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直肠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极易被忽视,建议45岁以上人群需定期进行肠镜筛查,高危人群则要将筛查年龄提前至40岁,有家族遗史的人群应比家属发病年龄提前10~15年进行肠镜检查。若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如便血、黏液便、大便变细或是排便习惯改变,应及时就诊。

来源:潮新闻记者 何丽娜 蒋升 通讯员 陈岩明

编辑:周泽楷

标签: 腹水 手术 结肠 治疗 癌症 女教师 恶性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