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大众消费习惯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一线城市居民影响相对更大

疫情以来,大众消费惯发生了什么变化?

日前,瞭望智库与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共同发布的《2021年“百城、千街、万店”消费指数报告——防疫常态下的国内消费复苏实录》(以下简称《指数报告》)中多有体现。

《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各地的提振消费举措逐步带领居民消费及实体商户走出疫情冲击,迈入复苏曲线。疫情对消费规模带来了较大冲击,但也同时带来了消费场景和模式的迭代更新,催生了一系列“新消费”产业链,丰富了一系列科技应用场景,从根本上改变了老百姓的观念。

整体来看,疫情对各城市街道的冲击似乎只短暂持续了一两个季度,随后便进入了复苏阶段。尚未补足的消费规模缺口,主要源于疫情反复且多点散发所导致的线下餐饮业、娱乐业的萧条。

专家分析,于个体而言,消费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减少,一旦实现了防疫衡,消费就能恢复且不会有明显的时滞

如果说消费规模的变化较为显,那么消费结构的变化则相对非显,包括消费品类、消费渠道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等。

《指数报告》显示,在宏观不确定增强的当下,一线城市居民的“不安全感”或许更强,思想意识转变更快,也更有能力和渠道去及时调整个人的收入和消费结构。而新一线城市的消费基数及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人口净流入量巨大、外来务工及流动人口需求不稳定等因素,前期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引导的“先消费,后挣钱”“拆东墙补西墙”等不良消费观,对于新一线城市居民影响相对更大。

与之相对,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消费健康度呈现明显向好趋势,尤其是湖州、廊坊、滁州,均在下半年发力跃居上游。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城市对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适应力或相对更强,且全国范围内下沉市场的消费空间、消费潜力正在逐步显现。

与此同时,线下消费减少、线上消费增多的结构变化也十分明显。《指数报告》显示,目前线上消费相比线下消费的增速更为明显,说明一些基于直播带货等线上消费的夜间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增速或已超越了线下渠道。

《指数报告》显示,三、四线城市居民对自身消费额度、笔数的跨期安排正渐趋理。2021年居民跨期消费健康度20强中,70%为三、四线城市;尤其是下半年的跨期消费健康度20强中,三、四线城市占比高达90%。其中,廊坊、湖州连续四个季度进入20强,且下半年始终位于前列。三季度伊始,就有宿迁、漳州首次上榜;连云港、驻马店、榆林也相继上榜,并在四季度进一步提升。一定程度上说明,以“小镇青年”为代表的三、四线城市消费群体,正因就业和收入的逐步恢复而变得更加量入为出。

此外,根据《指数报告》,三、四线城市居民对单笔大额消费的把控度也普遍向好。2021年极端消费健康度20强城市中,三、四线城市占比也高达60%。进一步说明稳就业、促消费政策逐步开始显效。

标签: 大众消费习惯 大众消费习惯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一线城市居民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