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刷新历史纪录,毕业生就业情况广受社会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表明,今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8%,而求职申请人数同比上升75%。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部分企业收缩规模导致招聘需求降低,而毕业生基数大叠加海归回国就业造成求职人数增加,受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CIER)指数低至0.71,降至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低点。
值得注意的是,从毕业生签约的单位性质看,签约民企、国企的毕业生分别占31%、30.9%,共吸纳6成以上毕业生就业,是促进就业的双主力。
单位就业比例继续下降
智联招聘调研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比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而自由职业(18.6%)、慢就业(15.9%)的比例均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这是继去年之后,连续第二年呈现单位就业比例下降,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的特征。
应届生选择去向时考虑的因素中,就业压力占比最高,为47.6%,其次为所学专业(36.1%)和经济形势(35.6%),院校背景、长辈意见、理想爱好等因素影响程度较低。可见,与个人因素相比,环境因素对毕业生的去向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
当前国内疫情反复,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承压,感受到今年求职竞争非常激烈的应届生比例为61%,比去年高6个百分点。因此更多人选择继续深造、自由职业、慢就业等方式缓解自身就业压力。
主动降低就业预期
数据表明,55%的毕业生因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期望,仅有27.2%的毕业生期望升高。65%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整受“求职竞争情况”影响,而分别有57.1%、49.4%的毕业生受国内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情况影响。
2022届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6295元,比去年的6711元下降约6%。其中,4000元以下期望月薪的占比12.8%,高于2021年的8.9%;6000元以上期望月薪的占比44.6%,低于2021年的50.8%。无论从平均值,还是分段薪酬来看,本届毕业生降低月薪期望值具有普遍性,这也表明毕业生愿意降低薪资要求以适应就业市场。
对本届毕业生来说,薪酬福利仍是求职时首要关注点,占比65%,但低于2021年的68.5%。看重“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占比38.5%,排名第二,高于2021年的34%。表示“大环境不好,稳定最重要”的占比36.2%,排名第三,高于2021年的29.8%。这表明,毕业生开始更多地关注事业与生活的协调,并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
更多毕业生走进小微企业
对于偏好的就业企业类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民营企业位居第二。数字显示,国企占比44.4%,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17.4%。
本届毕业生中,有45.1%青睐规模在500-9999人的中型企业,占比最高,并高于2021年的44%。同时,毕业生对小微企业的选择增多,2022年选择微型企业、小型企业的毕业生占比3.6%、34.4%,高于2021年的1.8%、28.7%。这正是就业压力加大下的务实选择,与期望月薪下降表现一致。这对小微企业来说,也是储备新生力量的好时机。随着持续纾困小微企业,度过疫情冲击后的小微企业也将收获更多年轻人才。
从毕业生签约的单位性质看,签约民企、国企的毕业生分别占31%、30.9%,共吸纳6成以上毕业生就业,是促进就业的双主力。但与去年相比,民企、国企比例分别下降12个、5个百分点。而国家机关(10.6%)、事业单位(7.6%)的比例分别上升6个、4个百分点。疫情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释放更多就业岗位,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更好吸纳作用。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2022年就业形势比以往更为严峻,应届毕业生在心理上调低求职预期,在求职行为上更加保守,或通过进入自由职业、慢就业、学习深造来对冲近在眼前的就业,或通过求职国企、中小微型企业以求稳定、保就业。
智联招聘顾问表示,随着毕业季临近,应届毕业生应在理性求职规划的指引下,通过可视化求职等方式,获得更多就业机会。而在校大学生也应积极寻求实习岗位,提前做好求职准备,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价值、发掘机遇。
标签: 高校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突破1000万大关 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