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积极帮助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获得有效治疗与救助,在省红十字会的正确指导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河源市红十字会系统一直致力于推动“红十字救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助项目。
多年来,这项深入人心的暖心行动,守护每个稚嫩的生命,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红十字人道救助品牌。2010年至今,在各方爱心力量的凝聚下,救助项目已惠及我市五县一区,帮助了328名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解“愁”圆“盼”,资助金额660多万元。
【资料图】
医生帮助先心病患儿检查身体。
为了一份“心”的牵挂
据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助项目开展以来,我市红十字会系统高度重视,扎实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把这项利民、惠民工程抓实抓好。市红十字会优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落实专人负责,不折不扣全力推进项目实施。
同时,各县区红十字会积极行动,抓好工作落实,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加强与卫健、民政等部门之间的紧密衔接,并争取基层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确保救助项目顺利实施,助推救治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今年7月28日至29日,省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会等单位在河源健民医院、龙川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了“红十字救心行动”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免费术前医学筛查活动。此次活动对全市60名困难家庭的先心病患儿、风心病患者开展医疗筛查,其中符合手术指征的有12名先心病患儿,根据病情分期安排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费用采取“医保报销+基金会资助+病人自付”的方式,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多方携手护佑孩子的“心”
多年坚守初心,多年风雨兼程,自项目实施以来,市红十字会按照“筛查工作到镇到村,力争不漏掉一个患儿”的工作方针,广泛宣传救助项目和救助政策,努力使更多群众知晓救助项目。同时,建立多方沟通机制,与卫健、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取得联系,结合各自职能,充分发挥基层民政、医疗系统资源以及各地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力量,对年龄在0至18周岁疑似先心病患儿开展摸底排查和申报,建立工作台账,完善档案资料,认真摸清患者底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上门就诊的疑似先心病患儿初筛评估,通过听诊、问诊、影像诊断等方式进行筛查和登记汇总,为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提供救助项目咨询和指导,让先心病患儿能被尽早发现、及时申请救助。
在行动中,市、县红十字会全力做好先心病患儿筛查救治工作,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爱心基金会,每年对摸底调查申报的困难先心病患儿开展集中专项筛查救治活动,加强与定点保障医院的沟通协调,为现场筛查活动提供后勤保障。
2010年至今,在各方爱心力量的凝聚下,救助项目已惠及我市五县一区,帮助了328名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解“愁”圆“盼”,资助金额660多万元。
努力播下爱心的种子
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健康。由于治疗费用较高,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只能选择放弃治疗,往往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救助一个孩子就是帮助一个家庭”。救助贫困先心病患儿可以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以健康的状态回归社会。
为了提升为民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根据困难群众所急所想,市红十字会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面深化合作,构建长效化工作合作机制,对通过各种途径向红十字会进行申报的困难先心病患儿实施常态化救治工作,建立高效便捷畅通的救助流程,做到申报一个,及时救助治疗一个。
在行动中,市红十字会认真梳理先心病患儿救助项目申报要求,整理形成简单明了的项目申报资料明细表,实行申报资料一次性告知制度,积极指导患儿家属熟悉申报资料要求,帮助其规范申报救助资料,严格按照要求,准确核对患病儿童的基本信息,帮助做好患病儿童申报资料的收集报送工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到申报资料后及时审核,对符合救治条件的患儿快速安排临床手术治疗,构建起筛查、入院、手术“绿色通道”,让患儿能够得到及时、安全、便捷、有效的救治,其贴心服务、便捷流程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