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三亚试验田里,“中科发”新品系稻穗饱满,没有穗发芽的困扰;低温棚内,幼苗在模拟寒地环境中依旧舒展新叶——这些曾让农户犯难的“生长坎”,如今成了李家洋院士团队破解水稻耐逆基因的鲜活注脚。
2023年6月,这支扎根崖州湾的科研力量——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水稻创新团队正式组建。两年来,实验室的电泳仪昼夜不息,将水稻穗发芽、耐低温等耐逆性状的基因密码一一破解;试验田的灌溉渠里,微盐水浇灌着的稻苗长势喜人,印证着团队鉴定出的耐逆基因正在发挥作用。首席科学家李家洋院士常说:“育种家最大的贡献就是用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高产最优质的品种,并且能够适应环境变化。”
研究人员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
如今,这支团队已聚齐“全明星阵容”:引进了国家奖获得者潘国君研究员、国家杰青余泓研究员等高级科学家6人,方军研究员、李志新教授等主任科学家3人,胡庆亮、王青、李文静等青年科学家及其他工作人员16人。
花药培养平台的培养皿中,米粒大小的花药愈伤正悄然分化成幼苗;遗传转化平台的农杆菌,正将优势基因精准送入水稻细胞——团队成立以来搭建了花药培养、快速育种和遗传转化三个平台,它们如同“育种加速器”,让“中科发早粳糯7号”等6个新品种快速通过保护申请,9个品系跻身国家区试。
Cell期刊上的3篇论文,是团队破解水稻生长奥秘的“成绩单”;而试验田里测产时不断刷新的数字,更是他们交给大地的答卷。从寒地黑土到南方稻田,这些带着“崖州湾基因”的水稻新品种,正用更稳的产量、更强的抗性,续写着“分子设计育种”的田间传奇。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