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赏 >

南繁孕育棉花新希望

三亚新闻网4月3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海南成为棉花南繁加代育种的天堂,不是产棉地的海南,却掌握着中国棉花的“基因密码”。在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三亚野生棉种质基地、在师部农场南繁基地、在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三亚)……每当南繁季节来临时,棉花枝繁叶茂,雪白的、粉红的小花灵动地飞舞,成为育种人的“希望之花”。

棉花在海南进行南繁已有数十年之久,这片热土已成为众多棉花领域的科研人员、种子企业的宝地。在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期间,众多“棉花育种人”欢聚一堂,共话棉花发展之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棉花育种专家在棉田里忙碌。 新华社发

每次提起南繁,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原副所长、河南大学三亚研究院特聘教授王坤波眼睛里都闪烁着光芒。20世纪90年代初,长江、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病连年暴发,对我国棉纺织业造成了严重影响。1991年,国家“863”计划将抗虫棉的研究列为重大关键技术项目。王坤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海南,开始他的海南棉花杂交育种研究工作。

“由于当时基地建设还不完善,居住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比较简陋,即使来视察的领导也只能和普通的研究员们同甘共苦。”王坤波说,棉花种植期长,搞棉花育种,一年到头都要忙碌,特别是到了夏季,棉田里热得像蒸笼,人扎到里面一待就是一天。

这三十几年来,通过南繁育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出一批高产、抗病等优良的棉花品种并推广至全国。“其中,海南南繁功不可没。”王坤波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出的品种在全国曾占半壁江山,这与海南南繁有直接相关,每年的南繁将育种周期缩短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因为棉花种植期太长,如果在一个地方自然生长,一年365天不够用,这就彰显了南繁的好处。南繁让棉花培育实现两地生长,实现早收获。”王坤波说,随着棉花科研进入分子时代,我们要解决的不仅是今天的问题,还要面向未来产业发展需要,让“中国棉”造福世界。对此,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雪源用“生物育种”技术作出了回答,“改造一个性状让它稳定下来,我们传统做法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有了生物技术以后,对一些公共基因目标直接进行转化,使得性状得到明显改变,那么它的稳定效率就很高。李雪源说,不仅转化快,还能进行很好地叠加。”

放眼世界,农业强国纷纷进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迎来以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生物育种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潜力巨大,是农业强国科技竞争的焦点,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先导和引领作用。

生物育种是农业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数据显示,生物育种助力农作物单产大幅提升。生物育种产业化可让大田作物增产10%至15%,效率提升15%至20%,品质提升2%至4%,可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减少进口依赖。

“生物育种技术将为育种行业带来革新。”李雪源说,目前利用该技术进行一项关于棉花耐高温的研究。因为当前高温问题已成为棉花生产面临的一个重要生态环境问题,高温天气持续出现,对棉花产量品质影响很大。现在,通过生物育种技术,挖掘出耐高温的基因,并通过南繁对这些基因的性状进行多次分析,同时做转化,将为棉花适应高温找到一个可行办法。

原标题: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不是产棉地的海南,却掌握着中国棉花的“基因密码”—— 南繁孕育棉花新希望

标签: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