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3月20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摄影报道)树上长硕果,地下生“黄金”——这样的“双收”模式,近年来成为崖州区村民的光明“钱”途。崖州区地貌多样,北部山高岭峻,中部分布大小不规则的沿山台地和丘陵。为了让村民实现多重增收,近年来,崖州区积极盘活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科研资源,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博士村长”等机制力促南繁成果就地转化,充分利用林下和庭院的宝贵土地资源及空间,引进特色品种,发展林下经济,让林下生“金”,成为强村富民的“聚宝盆”。
崖州区临高村发展林下斑兰种植产业。
“现在斑兰收益还不错,3块钱一斤。”在崖州区临高村的一块田地,斑兰长势喜人,一旁的百香果也茁壮成长,椰子苗迎风挺立。一块地,三种经济作物“共生”,自从去年“博士村长”到来后,临高村的土地资源被盘活了。
(相关资料图)
临高村“博士村长”易克贤说,“博士村长”团队在临高村开展的林下和庭院经济种植试验示范,目前开展的是斑兰、百香果立体复合种植模式示范。选定斑兰、百香果作为首批技术示范,是因为斑兰喜荫,斑兰叶适宜荫蔽度为40%-60%,而百香果相对喜阳,需要搭架种植,正好可以给斑兰提供遮荫,相得益彰。
目前,临高村“博士村长”易克贤团队已跟种植户合作建立了近5亩示范基地,斑兰和百香果长势良好,斑兰苗和叶已开始采收,百香果已部分开花。由于斑兰、百香果当前深受市场欢迎,保守估计斑兰叶按亩产5000斤左右(每斤2-3元计),百香果亩产2000斤左右(每斤6-8元计),两者合计亩产值可达2万-3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在槟榔园、庭院开展斑兰、可可、咖啡、芦笋、南药复合生态种植示范。”易克贤说。
“我们在家里25亩槟榔林下种植了斑兰,还带动周边11户居民一起种植。”同样是瞄准林下斑兰种植,南滨居白超队居民胡澜芳做起了农旅融合的生意。“依托斑兰融合黎陶等非遗手作,我们打造了黎家乡情非遗文化园,深耕研学游市场,生意还不错,目前正准备探索建设民宿完善农旅服务。”
赤草村发展林下文昌鸡养殖。
除了种植,林下养殖业也是一道亮点。在赤草村,林下养殖文昌鸡成为村民的生财之道。赤草村村民李光仁对此颇有感受,去年以来,他在套袋种植的芒果林里养起了文昌鸡,一群群小鸡不时穿梭其中,一见到人,便四处奔跑,不久将出栏,给他带来收益。
盘活林下资源,算笔发财账,这是赤草村“博士村长”魏立民给村民带来的“致富经”。作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文昌鸡育种与养殖创新团队执行首席,他对文昌鸡的养殖有丰富的经验,去年“入驻”赤草村后,该团队探索在赤草村开展林下养鸡产业项目。2022年11月7日,“博士村长”团队首批向赤草村发放文昌鸡鸡苗1200只,目前文昌鸡生长良好,已经达到上市日龄,部分养殖文昌鸡已经出售,按照成活率90%、平均每只文昌鸡3.5斤、市场价11.5元/斤计算,本批次可实现销售收入43470元。
“由于林下养殖以放养为主,饲养成本较低,因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魏立民说,此次团队采用林下生态养殖文昌鸡技术可对当地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立体开发,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品质优良的绿色食品,顺应人们喜欢林下养鸡的消费需求。这种方式投资少、效益高,技术易于掌握,市场需求旺盛,是一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实用养殖技术。魏立民透露,下半年将开始大批量文昌鸡林下养殖,带动农民致富和促进乡村振兴。
养殖食用菌品种也是崖州区林下生“金”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博士村长”计划在抱古村约10万亩的橡胶林下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灵芝,助力村民增收。而依托南滨居3万多亩橡胶、槟榔林等资源,该村“博士村长”团队与南滨居开展合作在林下间种食用菌,先后试种了平菇、灰树菇、秀珍菇等8个食用菌品种,平菇6天即可采收,一亩就能采收3000多斤,力争既能用好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又能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原标题:
崖州区盘活林下资源拓宽增收渠道
林下生“金” “钱”途广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