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句俏皮话所说的:“打败我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如今北京已入伏,烈日高照,人们又面临着皮肤晒黑或晒伤、紫外线过敏等困扰。这些困扰衍生出防晒这个话题。在皮肤科医生眼中,防晒是保护皮肤不受高温伤害的最有效方法。但何时需要防晒、怎样正确防晒,人们仍有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防晒与皮肤的这些事儿。
1. 防晒不只在晴天
防晒,防的自然就是“紫外线”,采取一些方法阻隔或吸收紫外线,以达到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等目的。
众所周知,日照是合成维生素D所必需的,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益。然而,日光中的紫外线却不那么“友好”。紫外线可分为UVA,即长波(波长320-400nm);UVB,即中波(波长290-320nm);UVC,即短波(波长200-290nm)三种。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中,长波大约占95%,中波占5%,它们对人类皮肤有一些急慢性有害影响,如使肤色变黑、皮肤老化及细纹产生,引起日晒伤、红斑,甚至皮肤癌等。
晴好天气的紫外线强度相对较高,但一天中的紫外线强度却不稳定。一般来说,从上午10时到下午3时之间,紫外线照射强度最大。阴天的紫外线强度相对较小,对人的伤害也小,但紫外线也仍然存在。另外,云层薄厚和空气质量的好坏对紫外线强度均有影响,空气质量越差,紫外线的散射越多。
因此,防晒这件事不能只在晴天进行,一年四季都应该做。
2. 为什么有人晒不黑
生活中你可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好像怎么都晒不黑,有的人大热天出趟门回来就黑了“好几度”。这个不是你的错觉。因为每个人的皮肤状况不同,自然就有了耐晒与不耐晒的区别。
根据日光照射后的灼伤或晒黑的反应特点,我们将皮肤分为Ⅰ-Ⅵ型,也叫做Fitzpatrick分型。
Fitzpatrick皮肤分型
分型 晒伤 晒黑
Ⅰ型 总是灼伤 从不晒黑
Ⅱ型 总是灼伤 有时晒黑
Ⅲ型 有时灼伤 有时晒黑
Ⅳ型 很少灼伤 经常晒黑
Ⅴ型 从不灼伤 经常晒黑
Ⅵ型 从不灼伤 总是晒黑
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主要是因为皮肤基底层黑素细胞产生黑素的数量不同。黑素能吸收紫外线的辐射,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中国人的皮肤一般为Ⅲ-Ⅴ型。对应上表可知,在“晒伤”这一项上,中国人对阳光晒伤的反应总体并不敏感,但在“晒黑”这一项上,中国人拥有容易被晒黑的肤质。
但无论是属于哪种皮肤类型,所有人都可能受到紫外线辐射的潜在不良影响,因此防晒的益处毋庸置疑。
3. 两大指标PA和SPF怎么看
防晒的方式有哪些呢?目前,普遍被认可的防晒方法是外用防晒霜。选购防晒霜时,你需要了解一些知识。
首先,防晒霜主要分为两大类型。
一类是有机型防晒霜(又称化学防晒霜),另一类是无机型防晒霜(又称物理防晒霜)。当正确使用防晒霜时,它可以在皮肤角质层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就像穿了一件外套,减轻紫外线带来的辐射。从原理上讲,防晒产品中的活性成分是通过吸收或散射到达皮肤表面的紫外线,而发挥防晒作用。其中,起吸收作用的成分是有机化合物,即化学防晒剂;起散射作用的成分是透明的非有机颗粒物质,即物理防晒剂。
现在市面上的防晒霜,大部分都是物理防晒、化学防晒结合的产品。
其次,选用什么样的防晒霜有讲究。
大家经常会在防晒霜的外包装上看到两个字母组合代号:PA和SPF,这正是选择防晒霜的两个重要指标。
PA(Protection UVA)其实是1996年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公布的“UVA防止效果测定法标准”,也就是防止UVA(长波紫外线)的有效程度指标,为日系商品中采用最广泛的标准。其防御效果被区分为三级,即PA+、PA++、PA+++。其中,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当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代表防晒系数,主要是衡量防护UVB(中波紫外线)的水平。产品包装上标注SPF为15、30、50的防晒霜,分别吸收的UVB辐射量为93%、97%、98%。
所以,由于UVA和UVB都参与光老化和光致癌过程,所以大家应优先选择能充分防护UVA和UVB的广谱防晒霜产品。通常,SPF15、PA+至PA++的防晒霜可每日使用。从事户外工作、户外运动和户外娱乐活动的人群,建议使用SPF≥30、PA+++的广谱防晒霜。
有的人认为,防晒霜的防晒系数越高越好,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防晒霜的SPF>50时,防护紫外线辐射的效果几乎不会再增加。同时,防晒系数高的产品往往含有大量物理和(或)化学防晒剂,对皮肤造成的负担也相对会大一些。
4. 效果好不好还要看涂抹量
防晒霜选好了,涂在皮肤上就万事大吉了?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涂得够不够,二是“补涂”。
防晒霜必须足量、反复涂抹于所有受到日晒的皮肤,以提供有效的防护。如果想达到防晒产品上标注的SPF值,那么受到日晒的皮肤所需防晒霜的用量为2mg/cm2。简单估算,大概面部需要1分币大小的量。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涂抹防晒霜都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当只涂抹了建议剂量的一半时,防晒效果就只能达到所标注SPF值的大约1/3。
因此,我们建议每日有防晒需求的人使用SPF≥30的防晒霜,以弥补涂抹量的不足,或者“涂抹两次”防晒霜,以确保每cm2皮肤表面积用量恰当。
涂抹防晒霜的时机也很重要,应在受日晒前15-30分钟涂抹,以便皮肤表面能够形成防护膜,此后至少每两个小时再次涂抹。此外,由于游泳或出汗可以冲掉防晒霜,即使产品上标有“抗水”(水中活动或出汗40分钟后,仍维持其SPF)或“非常抗水”(水中活动或出汗80分钟后,仍维持其SPF),每次游泳或大量出汗后仍需再次涂抹防晒霜。
5. 防晒衣和防晒伞有没有用
防晒霜虽然有效,但在炎热的三伏天里,光靠它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其他物理防晒方法。最有效的物理防晒方法就是穿防晒衣、打防晒伞。
衣物的紫外线防护程度由紫外线防护系数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界定,这是指某种织物遮挡太阳紫外线辐射的有效程度。UPF值15-24表示防护效果好,UPF值25-39表示防护效果非常好,UPF值40-50表示防护效果极好。
织物编织的紧密程度比其他因素对衣物UPF的影响更大。使用含光学增白剂的洗涤剂清洗衣物可提升衣物的光防护能力。反复清洗和烘干导致衣物缩水实际上也可提高衣物的UPF。
其实,防晒衣对紫外线的隔离效果要好过防晒霜。当然,如果涂抹防晒霜后再穿上防晒衣效果肯定更好。但这种防晒方法不适合长时间使用,毕竟闷热难耐,对皮肤也不好。
防晒伞如何选择可能大家都知道,有黑色涂层的伞对紫外线的隔离效果最好,银色涂层次之。如果手边没有防晒伞,即便撑起一把普通雨伞遮挡阳光,其物理遮挡带来的防晒效果,也比涂抹防晒霜的效果好。不过,如果需要“解放双手”的话,就只能选择防晒霜了。
不过,由于地面或其他镜面物体对太阳光有反射作用,在反射光线中紫外线也是存在的。所以要想万无一失的话,夏季出门可以既打防晒伞,又涂防晒霜,打造防晒“双保险”。
(作者: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主任医师)
延伸阅读
隔离霜:低配版的“防晒霜”
最初,隔离霜只是SPF值低配版的“防晒霜”,后来有一些隔离霜还具备了遮瑕、调整肤色,类似粉底的功效。因此,很多人对隔离霜的功效感到混淆。
实际上,隔离霜基本可以分为两类。1、只有防晒功效:也就是一般的低SPF值防晒霜,这类产品以欧美产品为主。2、具有防晒、修饰肤色的作用,这类产品以日系、韩系产品居多。
从功能上讲,隔离霜除了具有基本的防晒功能外,还有调整肤色、隔离彩妆、减少电脑辐射等功能。因此,如果接触阳光较少的人,只涂抹隔离霜就可以,如果长时间呆在日照强烈的户外,就需要使用防晒霜。
总而言之,选择隔离霜还是防晒霜,取决于人在太阳下的时间及日照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