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流失率很高的脐带血,其实是助力细胞疗法的生力军


现代医学的发展至今不过百余年,肿瘤治疗领域已经取得大量令人振奋的里程碑。

攻克肿瘤的道路上荆棘环绕,但没有吓倒我们,最聪明的头脑、最精尖的学科、最专业的机构以及最优秀的公司,前赴后继加入为肿瘤患者提供越来越好的治疗方法,比如近年来一线医疗工作者热议的CAR-T疗法。

CAR-T疗法全称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这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为T淋巴细胞配备定位导航装置“肿瘤嵌合抗原受体”(CAR),由于其具备专门识别肿瘤细胞的功能,所以避免了“误伤友军”的悲剧,尽管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这种新型精准靶向治疗的确具备其他治疗方案无可比拟的优势[1]。

 

CAR-T细胞治疗已经有部分项目获批,可以在临床上使用,但基本都属于自体细胞治疗产品。换言之,医疗机构从患者自身的血液提取T细胞,将其改造为具备靶向杀伤的CAR-T细胞,然而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作为T细胞的提取源,毕竟大部分患者已经经受了大剂量的化疗,体内细胞不分良莠,一律倒在化学药物的攻击下,即便后期有所恢复,其数量和质量也很难达到要求,就更别提肿瘤病程发展下体内血液中含有大量肿瘤细胞,势必对提取T细胞造成阻碍[2]。

近日,法国科学家在肿瘤学的著名期刊Cancer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Umbilical Cord Blood as a Source of Less Differentiated T Cells to Produce CD123 CAR-T Cells”(脐带血作为低分化T细胞来源制备CD123靶向CAR-T细胞)。

 

医疗研究者在这项研究中采用法国输血中心脐血库的脐带血制备CD123靶向的CAR-T细胞,并获得成功。这项研究同时还证实了由脐带血所制备的CAR-T细胞具备突出优势:其分化表型更少,保持了较高水平的体外细胞毒性及显著的体内作用。

CD123是I型跨膜糖蛋白,也是当前医学界用于标识血液恶性肿瘤时常用的诊断和治疗生物标志物。不仅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的骨髓细胞表面能够观察到CD123的表达,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BPDCN、慢性髓性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等恶性肿瘤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这为医学工作者定位和识别肿瘤提供了靶点。

 

为了提高CAR-T的定位效能和作用时长,医学研究者希望能采集并使用低分化的T细胞——其相当于一张可供医生肆意挥毫的白纸,增殖力旺盛,从而能更持久地发挥杀灭肿瘤细胞的功能。而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幼稚T细胞,正是获得低分化CAR-T细胞的上佳渠道。

前文所提到的窘况——患者难以从自身血液中提取合用的T细胞,在脐带血的帮助下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首先,如果患者在出生时已经留存有脐带血,则可用来提取T细胞;或者在脐血库中通过HLA配型找到合适的供体。

采用脐带血提取T细胞的优势还在于,脐带血不仅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并且还十分纯净而原始,没有受到肿瘤细胞的污染。许多肿瘤细胞的根治本身离不开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而CAR-T治疗后联合脐带血移植能够显著提高抗肿瘤疗效。

尽管在国内有关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尚处于研究阶段,但这一疗法未来推广应用却离不开脐带血的支持。

 

然而脐带血流失,却让国家宝贵生物资源形成了巨大浪费。有从业者表示,脐带血的高流失率,与孕产妇对脐血价值的认知不足息息相关。此外,也有部分不良商家以自存脐带血为名行诈骗之实等不规范行为,让部分民众失去信任。

为更好规范脐带血库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国家监管层面动作频频,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出台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试行)》。

2022年,卫健委在以往的版本基础上再次修订和颁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年版)》,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成熟应用于11大类疾病的治疗,包括恶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某些恶性肿瘤等;非恶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放射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以及部分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

在国家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划指导下,目前全国有7家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通过验收批准合法执业。分别是:北京市脐血库、上海市脐血库、天津市脐血库、四川省脐血库、广东省脐血库、山东省脐血库及浙江省脐血库。

据全国脐血库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脐血已出库应用近3万份,当脐带血逐渐成为临床上的应用趋势,相信会又更多医疗功能还会不断被挖掘出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