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全球热头条丨东部城市“逆行”西部招商,成都靠什么留住企业?

日前,上海制造业招商引资刷新历史——首次将目光瞄准西部,“逆行”赴川渝地区招商推介。招商引资在全国掀起新一轮热潮,在城市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成都如何在几乎白热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热潮背后,如何突出城市本身的特殊性和资源禀赋?在世邦魏理仕西南区顾问及交易服务部产业地产负责人王蒙豪看来,优惠政策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也要看到不同企业在各个维度的不同侧重,在招商引资中发现的问题和亟待提升的短板,隐藏着城市发展的新启示。

“双城”一小时通达,聚合优势明显

从漫漫旅途到一小时通勤,一条铁路连起双城生活,成渝两地已经形成“一小时通达圈”。成渝两地及中间城市的离散程度,与主要交通枢纽、商圈的直线距离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或将引导企业重新审视布局。


(资料图)

“当两个城市之间一小时可达,在许多企业心目中,其实就是一个统一大市场。同时,还可以享受两个城市带来的聚合优势。”王蒙豪表示,这一变化亦促使着企业仔细谋划成渝两地的市场份额和布局网络。

他举例说,一些电商平台正以“圈”为视角,把成渝两地作为一个经济体思考,“如何优化配置在华西的布局网络,建立起更合理的能够辐射成渝两地的供应链布局?”比如,将效率敏感的货品如生鲜食品存储于离市场更近的地方,而将效率不敏感的货品如服饰、电器、家具等存储在中间城市的卫星仓。如此一来,既提高了配送效率,也可以降低成本。

数据显示,中欧班列(成渝)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开行最均衡、运输货值最高、货源结构最优的班列。一些工业企业瞄准商机,在成渝地区建设分拨中心,从欧洲进口零部件后,再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组装。“在新形势下,相比于海运,以中欧班列运送小件货品更有保障。一些企业在选址时明确提出,自己的供应链中心一定要离中欧班列足够近。”

连接亚欧的“钢铁驼队”、双机场支撑的“空中丝路”、通江达海的“海上丝路”……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进程中,成都对跨国企业的引力愈发明显。

“同质化”竞争激烈,或许细节才能取胜

在各大城市兴起的对标热潮中,一些优惠政策不断被复制和模仿。这些“同质化”,对应着城市对发展的渴求。

然而,在王蒙豪看来,优惠政策只是吸引企业落户的因素之一,短期内确实会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优质的营商环境才是影响企业落户的根本原因。一些企业更关心的是,这座城市有没有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

例如,一款新产品生产出来后,需要通过各项合格检验,这一步骤关系到新产品是否能够拿到相关部门对于上市的审批。“如果产品产出后,没有下游企业可以完成测试认证流程,还需要送到别的城市去完成最后一道工序,那么该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就很难在这座城市大规模投资生产基地。”若产品未来要进入国际市场,测试认证机构就更需对标国际大型机构,“然而此类机构的招引常被忽略。”

因此,王蒙豪建议,招商引资过程中需要“两手抓”,除了关注龙头项目,建圈强链更是重中之重,才不至于因为配套不足而错失招引项目的良机。

企业项目的全国遴选,通常会经过专业咨询机构的层层筛选,由长名单缩短为短名单,仅有几座城市进入最终的角逐,此时才会引入政府部门参与谈判。完善的基础设施、积极的人才政策,各地都在努力提升营商环境,而让企业最后“拍板”的,或许就是一个细节。

很多机械电子产品出厂前需要经过第三方实验室的指标认证,如通过抗摔实验评估硬度、强度、拉度。在各地政策“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三方实验室的聚集度便成了最终决策的重要评判维度,虽然微小,但却关键。

主动创造发展土壤,以良好生态吸引总部经济

完善的配套也会吸引外资企业来此设立区域总部。相比于生产制造基地,区域总部聚焦产业链条最核心的环节——创新与研发,由此带来了更前沿的技术和更多元的人才。

新周期下,大型企业的总部配置由单中心的高度集中过渡到去中心化的分散布局。单中心化的布局往往受限于服务半径,所覆盖客户群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非常有限,同时物流成本较高,而分散化布局则有望寻求稳定的供应链、临近终端消费市场及控制物流成本等。

王蒙豪介绍,目前区域总部依然高度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而新一线城市也开始受到青睐。“总部经济不仅仅只是增加税收,更能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国际高端资源的虹吸能力。”

不可否认,东部沿海城市凭借更好的流动性、更有利于交易的市场结构和基础,在过去一段时间吸引了大量资本及产业的集聚。“但是成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魅力,比如对内地市场的辐射、浓厚的创新氛围、更舒适的生活,对于成长于当代的新一代新经济投资人更具有吸引力。”王蒙豪强调,不必过度依赖优惠政策,关键要用市场化的方式因势利导,“这一过程是主动创造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土壤。”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