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为支点建设筑牢“电力底座”|即时焦点

7月28日正午,骄阳似火。在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220千伏岳孙一回高压输电线路上,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带电作业班开展紧急“消缺”施工,用最短时间消除导线接点发热隐患。

9月25日,华中地区首个室内500千伏变电站——江北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


(资料图片)

5月13日,武汉首个农村能源革命示范村试点东西湖区东风社区,宣告全域并网发电。

9月12日晚,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启幕。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十八支保电纵队,为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

近年来,武汉经济总量保持全国城市前十、中部城市第一。2024年,武汉GDP突破2.1万亿元、增速5.2%。

武汉市提出,要在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这也对能源电力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强电网、优服务、保供应,既保民生“烟火气”,也稳经济“大盘子”。

2025年,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积极践行“电等发展”理念,将电力规划融入城市规划,不断加快“一流城市电网”建设步伐,以十足电力为武汉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大城电网:让城市动力满格

电力,是城市运转的生命线,而电网建设则是这条生命线的基石。随着武汉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今年夏天,武汉地区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8月28日14时16分,武汉电网今年第四次突破历史新高,最大负荷突破1800万千瓦大关,达到1805.05万千瓦。

面对武汉电网用电负荷屡创历史新高的挑战,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责任。今年以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科学调配人力、物力和设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多项世界一流城市电网建设重点工程如期完工,持续增强武汉电网整体韧性。

2月14日,220千伏先锋输变电工程全面复工,打响武汉电网2025年“复工第一枪”。该工程是江北500千伏超高压项目“送电进城”的关键项目,投产后,将满足汉口中心城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迎峰度夏期间,“奋战”成为电网建设的关键词。

8月1日,武汉110千伏杨家桥输变电工程调试送电成功,为青山片区增加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9月1日,110千伏明泽变电站正式投运,极大优化了江夏庙山等北部区域网架结构,惠及周边8所高校、369家企业以及6.3万余户居民。

9月25日,华中地区首个室内500千伏变电站——江北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为武汉城区新增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直接保障五个城区超千万市民的用电需求。仅仅5天后,110千伏青菱乡输变电工程调试送电成功,为近年来商业体、居民小区激增的白沙洲片区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

临近年尾,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多项电网补强重点工程,也全力冲刺。

10月23日,服务光谷片区发展的110千伏东扩1#变电站建设工程正式投运送电,为光谷片区新增电力总容量10万千伏安,彻底解决片区用电后顾之忧。

2025年,也是武汉电网建设大会战收官之年。今年以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35—220千伏电网建设工程已累计投产17项,投产变电容量208.6万千伏安、线路194.65公里。这些新增的变电容量和输电线路,为武汉城市电力“血管”进行了全面升级,大大提升了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输电效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

绿电先锋:助力武汉天更蓝、水更清

电,是能源转型的主动脉。

近年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积极探索绿电发展路径,通过金融创新、乡村绿电建设等举措,为武汉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月28日,在由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企业电—碳—金融服务中心”内,全国单笔规模最大碳普惠开发项目签约,同时,湖北首个绿色能源金融实验室宣布成立。

碳普惠,是将企业与公众的减排行为进行量化、记录,而后通过交易变现、政策支持等消纳渠道回馈企业。湖北首个绿色能源金融实验室由国网湖北电力、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碳金融服务中心等七方共建,积极研发并推出适配市场多元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让更多企业享受碳普惠收益。

当日,湖北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碳金融服务中心与武汉瑞博宏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分布式光伏碳普惠减排量聚合开发项目进行签约。该项目总装机量200兆瓦,总安装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每年发电量约2亿度,碳减排量约14万吨,为全国单笔规模最大的碳普惠开发项目,预计为企业带来年均400万元碳资产收益,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提升。

当城市绿电发展如火如荼时,武汉乡村也在绿电照耀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5月13日,随着丰美禾养殖场沼气发电站并网成功,武汉首个“农村能源革命示范村”试点东西湖区东风社区,宣告全域并网发电。

2025年1月,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在东风社区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光伏、风电、沼气发电等绿色能源,打造超大城市郊区农村能源革命示范点,如今,村中绿色电力实现100%替代。

村民屋顶光伏板既稳固房屋又增加收入,光伏充电站可满足6辆新能源汽车同步蓄电,光伏健身长廊成为聚会健身好去处。在田间智慧大棚,设立了扫码用电的共享充电桩,只要扫码充值就可进行智能用电。村里的黄桃基地,有能发电的凉亭、会充电的桌椅、会转动的风车树、会“讲课”的光伏步道。通过发电和碳市场交易,每户居民每年可坐享约1500元租金收益,除满足村民日常所需外,还有富足电力外送。

电暖江城: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

营商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近年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的电力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这份契约极大增强了我们的投资信心和运营确定性。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此项举措,堪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招、硬招。”8月7日,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感叹。

为提升企业“获得电力”水平,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今年创新推出高压业扩配套工程接电服务契约协议书,首份协议与锐科激光签订。该协议实现了“契约接电”,清晰锁定工程建设关键节点与最终送电时限,为企业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接电时间预期。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首份契约的签订标志着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契约”的跨越式升级。未来,公司将以锐科激光项目为样板,全面推广“契约式接电”服务,让“电等企业”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闪亮名片。

扛得起硬核科技,也守得住人间烟火。

1月16日,在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路,道路周边环境焕然一新,以前沿线的杆线和变压器消失不见,而坤厚里的一栋房屋内,供电设备整齐安放,悄然运转。这是武汉市首次尝试以电力设施迁改的方式实现历史街区供电设施就近入室的举措。

如今,以一元路为中心的汉口历史风貌街区正在默默地发生变化。汉口历史风貌区每条街道道路公共空间有限,在电力迁改中,供电人员发现,历史风貌区有不少已经腾退的老房子正在保护利用中,非常适合建设供电开闭所这样能集纳各类负荷转带设备的场所。

电力设施隐“旧巷”,历史街区焕“新颜”。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合理利用现有房屋建设开闭所这一举措,将继续沿用到汉口历史风貌区道路电力迁改中。

每逢城市举办重大活动,武汉电力人也总是全力以赴,为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2025年1月1日凌晨,在武汉各个跨年活动现场,武汉市民欢聚一堂。跨年之夜“花放千树、星落如雨”的背后,国网武汉供电公司1000余名保电人员、245余辆抢修车24小时值守待命,坚守岗位、倾心守护。

9月12日晚,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活动将在汉口江滩璀璨启幕。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采用特级保电模式,十八支保电纵队与高科技保电设备严阵以待,迎接这场“以天为幕、以城为景”的都市盛会,全力确保为市民呈现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创新驱动:

硬科技点亮城市动能

科技创新,正为武汉电力发展按下“加速键”!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之路,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城市电力供应注入创新活力。

今年春节期间,由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创新研发的“概率云”风险管控系统(下称“概率云”)上线。“概率云”平台集成历史气象、设备故障、电网潮流等信息,搭载人工智能技术,对各类天气情况下的电网运行工况进行测算,给出“运行最稳、调度最优、全局最好”的风险管控策略,将电网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概率云”投用以来,武汉电网线路故障停运数量下降33%,六级以上电网风险数量下降50%。

7月3日,位于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的武汉廖家堡110千伏变电站改造工程成功送电投运。该工程于国内外首次在110千伏三相共箱型GIS设备中应用双断口隔离开关技术,可实现母线不停电情况下的扩建与试验,解决了110千伏GIS设备扩建施工与耐压试验过程中停电时间长、停电范围大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变电站扩建的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7月18日,全省首个建设在变电站内的构网型储能项目在武汉110千伏宝安变电站成功投运。在变电站内大约500平方米的区域里,一共集合了4座储能电池仓,以及逆变器、储能控制室等大型电气设备,储能项目总容量达到1万千伏安,一次最高可以向主电网的10千伏线路输出2万度电。整个储能设备可在负荷低谷时蓄电,高峰时放电,以居民无感知的方式接入主电网,为夏季用电高峰期间的区域可靠供电,加上一道稳稳的“保险”。

今年8月,华中地区首个规模化车网互动(V2G)项目,在武汉投入运行。电动车不仅可在低谷期充电储能,更能于电网用电高峰时“放电卖电”赚取收益,为城市电网高峰稳定运行注入可靠的新动能。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已在全市11个充换电场站布设了V2G的“能量银行存取点”。规模化车网互动项目作为国家首批30个规模化试点之一及华中首例,通过聚合所有新能源汽车,构建起一座支撑电网的超级“虚拟电厂”,显著增强城市供电韧性。

酷暑高温期间,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创新应用的虚拟电厂机制也持续发挥效能。虚拟电厂精准响应,是针对夏季或冬季城市用电高峰期的一种负荷调控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引导电力用户共同应对电力缺口,实现局部区域“削峰填谷”的效果。目前,武汉共有9家虚拟电厂运营商签订武汉市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协议,参与企业达到622家,最大可提供58万千瓦的负荷调节能力。

一项项硬核技术的应用,尽显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创新实力。

近日,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凭借“智慧零碳源网荷储协同装备”这一主导产品,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国家队”。而在今年5月湖北省经信厅发布的湖北省第七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武汉华源电力有限公司、武汉市充换电技术有限公司也成功入选。

撰文:王晓静 王欣

标签: 武汉 城市 国网 电网 供电公司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