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环球视讯!第九届上交会正式开幕!这些高科技值得“打卡”

设置主题馆、能源低碳技术、数字技术、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及服务五大展区,总展出面积达3.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近千家……6月15日,由商务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正式启幕。

各类机器人都在现场展示了什么样的“科技与狠活”?参展企业在哪些领域突破了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有什么高科技展品将在不久的将来影响你我的生活?央广网记者带你一同“打卡”!

6月15日,第九届上交会正式开幕(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天下地”,科技力量引领行业突破

在本届上交会的上海科创办展区,一台国产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M1的1/2缩比模型机分外吸引眼球。

记者了解到,御风未来旗下的这款飞行器拥有20个旋翼的复合翼飞机,5座载人设计可高效飞行250公里,巡航速度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产品已于今年3月在上海下线,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地面测试,并将于近期实现首飞,相关的适航取证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

国产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M1的1/2缩比模型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前期我们不会进行载人飞行,会先在货运、应急救援等领域里应用先导。所以这并不是一款‘超大号的无人机’,我们对标的功能和使用场景是直升机。”御风未来CEO谢陵向记者解释说,“与直升机非常复杂的机械结构相比,我们的飞行器拥有更多的动力冗余,通过动力的分散,让整个机械结构更加简单,这样的话大大降低了它的制造和维护的成本,也提高了安全性。”

谢陵表示,近些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极具优势,尤其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三电技术。“我们利用自己对航空安全的理解,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研发做出满足航空安全需求的三电系统,让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业的核心供应链留在中国。”

据悉,首飞成功后,这款产品将成为我国首架自主研发、全国产化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电动系统、飞控系统、复合材料等三个核心环节全部实现国产化,完成中国企业在全球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赛道“全国产化”的里程碑式突破。在谢陵看来,通过电动化技术改造,我国和欧美国家在航空领域站到了同一起跑线,“这里就有了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

AI全自动植保机器人正在作业中(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除了关注“上天”,不少展品也聚焦于“下地”。直播机、插秧机、施肥打药机、采摘机……一进入智能机器人展区,多台红白色相间的高颜值“大家伙”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咨询。

据了解,这些综合农业人工智能机器人来自上海点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首个集研发、科创、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人工智能科创综合体。为了更好实现从传统农业走向数字化农业,点甜通过自主研发的SWEET OS,对智能机器人进行行走控制、作业操作、路径规划、三电系统等进行管理,实时掌控机器人运行状况,并可实现WEB端和手机小程序端远程控制进行作业管理。

“我们在上海设有5000平米研发中心和300亩试验基地。”据展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AI机器人在旋耕、畦垄、播种、植保作业上可完全替代人工,全程仅需一名操作人员在电脑端或手机端操作即可,极大节省了人工。与此同时,机器操作更便捷,对农药喷洒控制量更精准,除虫频次更高,在农业种植上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效应。

第九届上交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同样聚焦智慧农业领域,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农业采摘机器人,则扮演着果蔬采摘工的角色。

“机器人做采摘,对它视觉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遨博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刘红姣举例道,“比如要看果实的大小和成熟度,要识别是不是有树叶的遮挡,甚至光线强度都是有一定要求的。”

据介绍,该款农业采摘机器人采用“手”“眼”“脚”“脑”复合型机器人系统,通过大数据监控果蔬成熟度,柔性摘取末端可根据不同品种果实进行采摘,充分体现协作机器人在柔性化应用场景的多领域拓展。刘红姣表示,该款产品如今已经实现了小批量的生产,未来可能放眼全球的农业市场。

打破垄断,医疗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

生物医药是上海市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作为来自张江代表团的受邀企业,上海博动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冠心病精准诊疗领域的中国原创“心”力量带到了上交会的现场。

第九届上交会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博动医疗全国市场准入及政府事务部经理李启航介绍道,企业展示的核心展品——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QFR)是用于冠心病精准诊断的全球首创产品。“在没有我们的产品之前,功能学诊断的传统方式需要用一根压力导丝通过动脉穿过冠脉病变处,才能得到测量数据。但是,一个压力导丝要1万多元,而且这相当于是‘有创’的检查,再加上检查时需要给患者打一种让血管扩张的药物,检查过程其实是很难受的。”

李启航告诉记者,除了节省检查成本、优化检查体验等优势,该产品更为医生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这项技术会给到医生患者冠脉功能情况的量化指标,这个值如果小于0.8的话,就代表着患者冠脉的狭窄已经造成了功能性的缺血、需要放支架或者用其他手段进一步干预。同时,QFR检测也可以告诉医生,放置支架的位置、长度、大小、以及怎么放,等于是将全部一整套的手术方案全部给到医生。”

据了解,首次参展上交会的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突破了欧美的“卡脖子”技术,在国际上首创了基于介入影像的冠心病精准诊断和冠心病介入手术导航系统,成为国内首个进入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临床应用的中国原创心血管计算冠脉功能学诊断产品。目前,此项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的1300多所医院落地使用。

企业核心展品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而在创新生态及服务展区,同样成功打破了国际品牌垄断、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的,还有北京唯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展示的核心产品——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

关于产品的使用方式和实际用途,唯迈医疗市场总监田威形象地比喻道:“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脑血管成像,它就像是一个‘地图’,医生可以把导管导丝、球囊等耗材当作驾驶中的汽车,沿着‘地图’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前进,最终到达病灶,然后植入支架或进行治疗,这就是血管机的用途。”

据了解,作为国产首台获得NMPA和欧盟CE双重认证的产品,其通过5A自主算法等技术为临床提供更具灵活性、智慧交互性、更低辐射且图像更优越的设备选择。

“过去血管机大多依赖进口,同档次的产品售价是在1000到1500万元。现在因为我们技术上的突破,在质量足以媲美国际品牌同类型产品的情况下,价格拉下来1/3到1/2。”田威骄傲地说,“不仅如此,我们还做了一些本土化的优化和创新。比如占地面积,从进口设备需要的50、60平米,到现在20多平米就可以搞定,欧美手术量不如我们国家,中国的这一台设备可能从早到晚一直在使用,所以我们在安装便利性、导管床操作、设备散热和清洁等多个方面,都做了优化。”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